第75章 刺节真邪(1/2)
相声《灵枢刺节真邪之振埃与发蒙》
角色:
1. 逗哏:小岳
2. 捧哏:老孙
第一部分:振埃
小岳:(走上台,拱手)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今天我跟老孙给大家说段相声。
老孙:(笑着回应)哎,是我们俩。
小岳:在说之前呢,我先考考您,您对中医了解多少啊?
老孙:(自信地)嘿,我虽说不是中医专家,但也略知一二。怎么了?
小岳:那我问问您,您听说过《黄帝内经》里的刺节真邪吗?
老孙:(挠挠头)这……还真不太熟,您给讲讲?
小岳:(得意地)那我可就给您讲讲,这里面啊提到了刺法的五节,头一个就是“振埃”。
老孙:(好奇地)“振埃”?这名字挺奇怪,啥意思啊?
小岳:(模仿古人语气)岐伯说了,“振埃者,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瞋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饲不得息,请言振埃,尚疾于振埃。”
老孙:(瞪大眼)您等等,您这说的是文言文啊,我听不懂,您给翻译翻译。
小岳:(笑着解释)就是说啊,这个病是阳气严重上逆,充满在胸中,让人胸部烦闷,呼吸的时候肩膀直耸动,气往上冲,喘粗气,坐着都费劲,还特别讨厌灰尘烟雾,连喘气都困难。这时候用“振埃”的刺法,那效果比抖落灰尘还快呢!
老孙:(惊讶)哟,这么神奇?那这“振埃”刺法扎哪儿啊?
小岳:(一本正经)取之天容。要是咳嗽上气、胸痛的,就取廉泉。
老孙:(疑惑)就这么简单?
小岳:(摆摆手)那可还有讲究呢,取天容的时候,不能超过一里的时间(此处“一里”可理解为古代计时概念,约为较短时间,若观众难理解可简单解释) ,取廉泉呢,看到血的颜色变化了就停止。
老孙:(感叹)这中医针灸可真有门道啊!
第二部分:发蒙
小岳:(接着说)说完“振埃”,再说说这刺节里的“发蒙”。
老孙:(来了兴致)这“发蒙”又是什么意思?
小岳:(模仿古人)“夫发蒙者,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夫子乃言刺府输,去府病,何输使然,愿闻其故。”
老孙:(连忙阻止)打住打住,您别拽文了,直接说白话文吧。
小岳:(笑着说)就是有人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用“发蒙”这种刺法,针刺六腑的腧穴,能去除六腑的病。
老孙:(好奇)那具体刺哪个穴位啊?
小岳:(神秘兮兮)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听宫。
老孙:(追问)刺听宫就能管用?这有什么说法?
小岳:(解释道)刺的时候啊,得在中午,针刺听宫这个穴位,要是刺中了,声音就能传到耳朵里。
老孙:(怀疑)就这么简单?
小岳:(认真地)还有呢,刺的时候,要用手紧紧按住两个鼻孔,然后快速发声,那效果跟针的作用相互呼应。这就叫“弗见为之,而无目视,见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
老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这中医的学问太深奥了,听您这么一说,还真挺有意思。
小岳:(得意地)那可不,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那都是宝贝。今天跟您聊了这“振埃”和“发蒙”,您是不是对中医针灸有新认识了?
老孙:(笑着说)那是,长见识了。以后您多给我讲讲。
小岳:(拱手)好嘞,各位观众,今天这段相声就到这儿,咱们下次再聊!
(两人鞠躬下台)
相声《灵枢刺节真邪之去爪与彻衣》
角色:
1. 逗哏:小岳
2. 捧哏:老孙
第一部分:去爪
小岳:(上台鞠躬)各位观众朋友们,又见面啦!上次给大家讲了《黄帝内经》刺节真邪里的“振埃”和“发蒙”,今天接着讲。
老孙:(跟上来)对,接着给大伙涨涨知识。
小岳:(神秘兮兮)今天要说的是“去爪”,您听这名字,能猜到是干啥的不?
老孙:(摇头)猜不着,您快说说。
小岳:(模仿古人语气)“黄帝曰:刺节言去爪,夫子乃言刺关节肢络,愿卒闻之。歧伯曰: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
老孙:(皱着眉)您瞧,又开始了,这一串儿说的啥呀?
小岳:(笑着解释)就是说啊,腰和脊背,是身体的大关节;四肢和小腿,是人们用来走路奔跑的;而男性的生殖器,是身体的关键部位,是阴精的外候,也是津液排泄的通道。
老孙:(尴尬地)您说这……跟刺法有啥关系啊?
小岳:(接着说)要是饮食不节制,喜怒无常,津液就会往内溢,流到睾丸,导致血道不通,睾丸一天天肿大,连弯腰、走路都不方便。
老孙:(惊讶)哟,这病可够难受的。那“去爪”刺法咋治啊?
小岳:(一本正经)此病荥然有水,不上不下,铍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故命曰去爪。就是说这种病有积水,要用铍石(类似手术刀的器具)来治疗,因为这病的症状明显,藏都藏不住,所以叫“去爪”。
老孙:(感叹)这名字取得还挺形象。
第二部分:彻衣
小岳:(喝口水,接着说)说完“去爪”,再讲讲“彻衣”。
老孙:(好奇地)这“彻衣”,难道是让人脱衣服?
小岳:(笑着打岔)您这理解可太直白了。(模仿古人)“黄帝曰:刺节言撤衣,夫子乃言尽刺诸阳之奇输,未有常处也,愿卒闻之。歧伯曰:是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内热相搏,热于怀炭,外畏绵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
老孙:(赶紧拦住)您可别念了,我头疼,直接说大白话吧。
小岳:(笑着说)就是说啊,这人阳气太盛,阴气不足,就会里里外外都热,热得像怀里抱着炭火,特别怕靠近棉被、衣服,连床席都不能靠近。
老孙:(惊讶)这么热啊,那咋治呢?
小岳:(认真地)歧伯说了,取之于其天府大杼三痏,又刺中膂,以去其热,补足手太阴,以去其汗,热去汗稀,疾于彻衣。就是针刺天府、大杼等穴位,还要补足手太阴经,这样热退了,汗也少了,比脱掉衣服还快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