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悬壶济世兴医学,惠民爱民解民忧(2/2)
朱雄英连忙扶起老者:";老丈不必如此。这是朝廷应做的事。您好生将养,若有不适,随时可来药局求医。";
随后,朱雄英又亲自巡视了药局各处,检查药材质量和医师服务情况,确保一切规范有序。
惠民药局的成功,让朱雄英信心倍增。他随即向祖父请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一制度。朱元璋欣然应允,并拨出专款支持医疗事业发展。
然而,好事多磨。随着惠民药局在各地陆续设立,一些依靠高价药材牟利的药商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他们暗中勾结朱允炆,四处散布谣言,称太孙的医疗改革违背祖制,会引来灾祸。
一日,朱允炆在祖父面前";忧心忡忡";地说道:";祖父,孙儿近日听闻一些传言,说太孙殿下广设惠民药局,虽是好意,却有违祖制。古人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如今让无名之辈为百姓诊治,恐有不妥...";
朱元璋皱眉道:";此言差矣。雄英设药局乃为救民于水火,怎会有违祖制?你且去看看那些因病得医而重获新生的百姓,便知此举利国利民。";
朱允炆见祖父不为所动,只得悻悻退下,却暗中加大了破坏力度。
朱雄英得知此事后,并不惊讶。他对心腹说道:";自古行善者多磨,我等行事但求问心无愧,无需理会这些流言蜚语。";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朱雄英又创立了";村医制度";。他从各地选拔医学天赋出众的年轻人,集中培训后派往乡村行医。这些";村医";不仅负责治病,还要教导村民基本卫生知识,预防疾病发生。
同时,朱雄英还建立了医学院,系统培养医学人才。他亲自参与制定教学大纲,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注重";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大明各地的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百姓们不再因小病而拖延不治,因大病而倾家荡产。疫病发生率也明显下降,国泰民安的景象逐渐显现。
朱元璋看到孙儿的医疗改革成效显着,龙颜大悦。他在朝会上当众赞扬道:";雄英之举,不仅仁心仁德,更显大智大勇。古人云';医者,仁术也';,雄英真可谓得医之大道矣!";
朱标也欣慰不已,常常与朝臣分享儿子的医学见解。他曾对刘伯温说:";雄英这孩子,不仅政事上有远见卓识,在医学上也天赋异禀。他编纂的《太孙医典》融汇古今,独具匠心,连太医们都赞不绝口。";
刘伯温捋须微笑:";太子殿下有此贤子,实乃国之大幸、民之大福啊!";
然而,随着朱雄英声望日隆,朱允炆的嫉妒之火也越烧越旺。他明知无法在祖父面前诋毁表兄,便转而在民间散布谣言,试图破坏朱雄英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