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 第85章 悬壶济世兴医学,惠民爱民解民忧

第85章 悬壶济世兴医学,惠民爱民解民忧(1/2)

目录

心腹小心翼翼地问:"殿下可有什么计划?"

朱允炆冷笑一声:"计划自然是有的。朱雄英不是喜欢行侠仗义吗?不是喜欢为百姓解忧吗?那我就给他设置一个两难困境,看他如何选择!"

经历过松江府的瘟疫后,朱雄英对医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回京后,他一反常态,常常独处书房,埋首于各种医书之中。

一日,朱标推门而入,见儿子正专注地研读一部古籍,案头堆满了医书和笔记,不由得好奇问道:"雄英,你这段时间似乎对医术格外关注,可是有什么想法?"

朱雄英放下手中的《黄帝内经》,起身向父亲行礼后,神色郑重地说道:"父亲,此次松江之行,让孩儿深切感受到医道之重要。无数百姓因缺医少药而痛苦,甚至丧命。若能建立完善的医疗体系,不仅能救治百姓,更能预防疾病,使我大明国泰民安。"

朱标欣慰地点点头:"你有这样的想法很好。不过,医术精深,非短时间可学。你身为太孙,还有许多政务要学习,恐怕难以兼顾。"

朱雄英目光坚定:"父亲,孩儿已有计划。我想请太医院名医入宫讲学,系统学习医术。同时,我打算设立'惠民药局',在各地建立分支,为贫困百姓提供廉价药品,并选拔医学人才,培训各地医师,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听完儿子的一番话,朱标既惊讶又感动:"好!有志者事竟成。我全力支持你的决定。明日我们一同去见父皇,请求他的支持。"

次日,祖孙父子三人在乾清宫会面。朱雄英向祖父详细阐述了他的医学改革计划,尤其强调了"治未病"的理念:"祖父,孩儿认为,医者不应仅在疾病发生后救治,更应在疾病发生前预防。通过改善饮食起居、环境卫生,许多疾病可以避免。"

朱元璋听得连连点头:"好!好!雄英所言极是。朕年轻时见过太多百姓因病致贫,甚至家破人亡。若能预防于未然,实是造福万民的大事啊!"

得到祖父支持后,朱雄英全身心投入到医学研究中。他每天清晨起来,先温习前一日所学,然后聆听太医讲解经典医着。下午则亲自为一些慕名而来的百姓诊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晚上还要整理一天的心得,编入他正在编纂的《太孙医典》中。

几个月后,朱雄英对中医理论有了深刻理解。他不仅掌握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着作的精髓,还融合了自己的见解,形成了独特的医学思想。

在他的主持下,第一家"惠民药局"在南京城内建立。药局内陈列着各种常用药材,价格仅为市价的六七成,贫困百姓更可凭官府发放的"药券"免费获取。药局还设有义诊区,定期有医师为百姓免费诊病。

药局开张当天,朱雄英亲临现场。当他看到众多百姓前来求医问药,脸上洋溢着希望的笑容时,内心无比满足。

一位老者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朱雄英面前,双膝欲跪:"老朽谢太孙恩德!老朽腿疾多年,因无钱医治,日渐严重。今日得太医诊治,又领到廉价药材,实乃天大的恩赐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