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船舵(1/2)
在李恪的设想中,他打算在大唐建立两座院落,一个是大唐科学院,一个是工程院。
其中,大唐科学院负责学术研究,是以后由大唐在理科方面学历最高的人群组成,主要就是负责各种前沿科技理论突破。
然后是大唐工程院,这个主要负责实践,也就是主要负责将科学理论付诸于实践,也就是把虚拟变现能力,为大唐以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最先进技术支持和技术总结。
想了这么多,这些上林苑书院的学生可以以后科研发展的种子,实现工业化进城的种子。
在十年之后,这里每年向大唐提供三万接受过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这是李恪未来的底气。
当上林苑书院马上要进行期末考试时,李恪在一个个书院里考察,参观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学习能力,并且与他们对话,观察他们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实现工业化最基本的思维能力,这项能力其实全世界每个地区和人群都有,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
但是在古代天朝,“逻辑思维能力”是属于被压制的,就比如说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什么“机变械饰”悖论。
典故大概是孔子在河岸边田头行走,看见田间两位农人在给庄稼浇水,一个用的是滑杆取水,就是拿一根长棍,一头拴上木桶,一头绑上麻绳用手拽着。
把这样的长棍架在河岸边的一支架子上,取水的人只需要手握麻绳上下拉动就能用杠杆原理从河里取水浇到田间地头,十分省时又省力。
而另一位农人却是自己拿一只木桶,来回在岸边和田里奔走,几十个来回后就累的满头大汗,而且浇到田地里的水还不如那个用杠杆取水的人。
这时候那个用杠杠取水的人嘲笑的说道,早就让你和我一样用杠杆取水,你偏要自己提着木桶来回奔走,现在看看,我身上干干净净,只是出了点小汗,而你腿上,裤上全是泥巴,还满头大汗,提上来的水还不如我,你说说你这样,为什么就不学我一样呢?
但这时那个满头大汗的农人不仅不觉得自己错了,反而嘲讽自己用木桶取水是君子行为,君子不假于他物;而你用杠杆取水,是属于讨巧行为,是机械饰变,不属于君子行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