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生吕布之汉末霸主 > 第二十五章 常朝众臣议

第二十五章 常朝众臣议(2/2)

目录

遇到对手了!

杨赐心头一紧,这吕布单是说一口地道的雅语,就够令人震惊的了。

庶人立于朝堂,不卑不亢、礼数周正、言辞恳切,他真的只是边地武人吗?

太学生,初次上朝,都未见得如吕布这般从容。

许训也对吕布暗挑大拇指,见缝插针进言道:“陛下,臣闻吕布之言,诚惶诚恐。”

许训迈出一步,施礼:“臣为太尉,总督天下之兵事。吕布有武勇,臣却不察。如今他仅为一燧之卒,便能退鲜卑大军数万。若令他总领二营,檀石槐何以为惧?”

许训一言,虽为请罪实为举荐。

昨日,小黄门左丰传话,王甫欲让吕布任一都尉,许训一时为难。

比两千石高官,士人哪能轻易答应,朝堂之上,免不了又是一阵恶斗。

许训急招僚属议事。

僚中长史谏言: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许训也不是笨人,当即定下这总领二营之言辞。二营乃是渡辽营、护乌桓校尉营,为幽并二州最精锐的部队。

杨赐之流,除非全盘否定吕布功绩,不然取其下也是个都尉。

言毕,光禄大夫杨赐面色更紧,总领二营,岂不是要为匈奴中郎将?

使匈奴中郎将,虽然只是比两千石官职,品阶在太守之下。但其军权却远远高于太守,除了督帅二营,还督幽、并、凉三州之兵事。

这许训、王甫、吕布之流,野心不小啊!

杨赐眉头紧锁,向司徒袁隗急打眼色。他为光禄大夫,任在九卿之下。直接出言与三公之首许训针锋相对,身份上就败了三分。

袁隗想了一下,上前一步,进言道:“陛下,臣闻人言。小智者治事,上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许太尉想以一治事之人,行治法之事,实在欠妥。“

此一言,避其锋芒。你和我谈功绩,我和你谈才华。一边地武人,岂有治军之才?

“依袁司徒所言,可有治法之贤才?”

许训似笑非笑的看着袁隗,见袁隗一时语塞,质问道:

“鲜卑连年犯边,自十年前,时任匈奴中郎将张奂之后,再无捷报。敢问阁下,这边关连个连个小智者都没有,睿智者何在?”

许训一句话,直戳整个大汉的软肋。袁隗一时语塞,望向杨赐。

杨赐像打了鸡血一样,撩衣襟,轻带紫绶从人群中走出:

“孙子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臣听闻:吕布因戍卒赵季之死,屠灭鲜卑降卒。

所谓杀降不详,如此暴戾之人,险给我大汉招致灾祸。若论斩敌之功,我看这劝阻吕布的魏续更胜一筹。”

你和我谈才华,我和你谈人品。杨赐善辨,杨家也是累世公卿。

朝堂之争,从人品开始,人品败了,整个仕途就败了。

此言一出,许训心底一凉。杀降之事,从未耳闻,奏书之上,也未具秉,司徒杨赐从何得知?

许训哑善赋、满朝公卿最重人品,杨赐这一席话,像是两把尖刀,刀刀插入要害。

吕布不是饱读诗书之辈,更非能言善辩之人。索性不语,待思量好措辞,再言不迟。

短暂沉默……

“众卿以为如何?”

刘宏率先打破沉默,此法妥当,又能把吕布、魏续留在洛阳。

“臣有一言。”

吕布终于说话了,锐利的鹰目扫了一眼,杨赐。

扫得杨赐身子一颤,明明大胜之局,却隐隐觉得要败。

……

本书来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