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1/2)
京中关于杨志远气晕杨允功的传闻甚嚣尘上, 但是却极少有人知道杨志远被杨允功打的几天下不来床的事情。
杨志远因此告假,周承翊特意派了房之奇前去探访,回来后得到的答案却是让周承翊都深吸了一口冷气——他原本还有怀疑他们祖孙两个会不会是在唱双簧, 有什么其他的密谋,可是到如今, 周承翊在对杨志远充满同情的同时,也对这对祖孙分道扬镳之事有了真切的感受。
帝王心思深沉,敏感多疑也是一个帝王惯有的常态, 哪怕周承翊心胸宽广, 但是对自己的下属能不能重用,也有一套自己的考核标准。
杨志远哪怕在他面前说的再天花乱坠, 再如何表忠心,周承翊还是会怀疑他的用意。
周承翊看人, 从来不会光听他说了什么, 而是更看重他做了什么。
所有事情说起来都是轻巧的,上下两片嘴唇一碰便是,有些昏聩之君听了好话之后心中飘飘然就全然信了,最后便是被人欺瞒被人哄骗, 若是落到一个不堪的下场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而只有真切做了什么事情, 这个行为才更可能是对方的本意。
杨志远做的事, 已经威胁到了杨家最根本的权力了, 就从他举荐唐云翼开始, 他和杨允功的对峙已经是完全撕破脸的行为,这让周承翊十分的满意, 能够让杨家内部分而化之,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杨允功服侍了三代君王,又是两朝首辅, 这些年来在朝堂上的门生故吏无数,权势膨胀到就连周承翊都要避其锋芒三分,最心爱的臣子被送到云南,还要塞个他们杨家人在身边,他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而现在,都不用他亲自动手,杨家自己内部先乱了,而且乱的十分彻底。
杨允功年近七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就是作为当朝首辅,荣养的不错,瞧着像是刚刚六十的样子,但是寿数天命在此,他又能活到多少岁
杨志远显然是杨允功培养的接班人,如今正是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候,却出现了极大的纰漏,他又有何心力能够立马改弦易辙,重新换一个接班人
周承翊此刻对杨志远是极为满意,他杨允功要鞭打杨志远,那他就要格外抬举杨志远!
周承翊了解到情况之后,立马让太医院的两名太医前往杨志远的小院会诊,同时赏赐了许多珍贵药材不说,还有一千两的黄金,三千两的白银以及两柄玉如意,一道赏赐了下去。
当郑氏垂泪照顾杨志远的时候,突然有宫中太监造访,特意来探望杨志远,已经让郑氏觉得杨志远在御前竟是如此受宠,紧接着,等到那个房公公回去之后,又是御医会诊,又是珍贵药材,还有诸多金银一盘盘地端进来,饶是郑氏也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也颇有受宠若惊之感,原本对杨志远的埋怨也一扫而空,转而更加仔细地照顾起杨志远的生活起居起来。
他们当时离开杨府的时候,她的大部分嫁妆都是死物,搬挪不得,只带出来她所有的嫁妆银子,郑氏虽是名门,但是嫁妆银子同样有限,只有一千两银子左右,这些年又花用了一些,手头实在不称手,否则也不会只租这么小一个宅院,自己身边的许多丫鬟嬷嬷陪房等都还是留在杨府,盖因她养不起这么多的人。
光靠杨志远每个月几十两银子的俸禄,根本经不起更多人的花销了。
而现在,有了陛下赐银,就连郑氏都一下子觉得腰杆子硬了起来。
周承翊除了以探病的名义赏赐了杨志远许多东西,还特地“好心”地将杨允功召唤入宫,话里话外的意思便是杨志远是个人才,但是还需要成长空间,杨首辅不要太过于急切,教孙过于严苛,一家人还需要相亲相爱的好。
那一番话,堵的杨允功不上不下,但是帝王劝解他的家务事,多大的荣耀啊,只能磕头感激着领受了。
周承翊这一番十分看重抬举杨志远的行为,让原本几乎要放弃杨志远的杨家人再次掂量了起来。
虽然如今杨志远和杨允功这对爷孙闹的如此之凶,可是很多人心里头还是有自己的思量,这杨志远从小受杨允功悉心栽培,就是杨允功指定的接班人,血浓于水,将心比心的想,等到了最后是要将自己奋斗一辈子的权势给更不成器的子孙还是给隔房的后辈
说不定还是会交到杨志远手上吧!
再说了,如今杨志远简在帝心,如此受皇帝器重,未来成就说不定不逊于杨允功,依附于杨志远他们或许才有出头之日。
虽然杨志远举荐唐云翼一事,让很多因此利益受损的杨家人颇为恼火,但是如今的杨家根深叶茂、姻亲亲眷遍布京城,有混的好的就也有混的不太好的,渐渐的,有一部分人就开始暗地里站队杨志远。
杨允功还没死,他们就已经想要先讨好下一任家主了。
当杨允功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看着一下子老了十岁不止,他的脸上不复以往的从容之色,眼神逐渐退去锐利,稍显浑浊之色,口中禁不住喃喃道:“外敌不曾打杀进来,自己大家族内却已经开始躁动起来,看来我是真的老了,这些人都开始不将我放在眼里了。”
有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唐云翼的到任,唐家人再次进入了中枢官员的视线之内,杨允功忙着整顿自己在吏部的势力,渐有力不从心之感,却在今年户部秋税盘账之际,杜凝章的一道奏折,再次掀起风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