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重生1983年 > 第4章 商业基因

第4章 商业基因(1/2)

目录

营业执照在晨风中轻轻摆动,崭新的钢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卓西度用拇指摩挲着这张盖着深圳市工商局红印的纸片,纸质粗糙厚重,像是某种时代的承诺。

\"个体饮食业户卓西度\"——白纸黑字宣告着他的新身份。这是他与陈伟明合伙的第十五天,也是他们告别流动摊贩身份的第一天。

\"挂高点,再往左一点。\"陈伟明踩着板凳,将营业执照钉在他们新租的铺面墙上。这个不到十平米的铁皮屋位于罗湖村口,月租金30元,花掉了他们大半积蓄。

卓西度退后两步端详,执照旁边是他们手写的价目表:广西煮粉0.2元、四川麻辣粉0.25元、潮汕鱼丸粉0.3元。最下方用红粉笔写着\"军人、教师九折\",这是他从前世带来的习惯——农场学校经常给教师优惠。

\"好了!\"陈伟明跳下板凳,拍了拍手上的木屑,\"从今天起,咱们就是正经个体户了。\"他穿着崭新的的确良衬衫,口袋里别着两支钢笔,一副小老板派头。

卓西度笑着摇头:\"别高兴太早,今天得把三个点的货都备齐。\"他们现在除了这个固定铺面,还在两个工地外设了销售点,雇了三个帮工。

后厨里,两个广西来的小姑娘正在洗菜切肉。她们是陈伟明从同乡会找来的,每月工资40元包吃住。卓西度系上围裙,开始熬制三大桶不同口味的汤底。煤油炉换成了烧煤的七星灶,火力更旺,但黑烟也更大,不一会儿就熏得他眼泪直流。

\"卓哥,工商局的人来了。\"陈伟明突然探头进来,声音紧张。

卓西度擦擦手走出去,看见两个穿蓝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查看他们的执照。年长的那位抬头问道:\"你们是大学生个体户?\"

\"是的,同志。\"卓西度拿出毕业证复印件,\"响应国家号召,自谋职业。\"

工作人员仔细检查了卫生状况和食材来源,最后满意地点头:\"不错,比大多数摊贩规范。下周区里有个体劳动者座谈会,你们来参加吧。\"

他们走后,陈伟明长舒一口气:\"吓死我了,还以为要罚款。\"

\"合法经营怕什么。\"卓西度翻开账本,\"对了,今天下午你去趟东门市场,找28号摊的老王买豆芽,他家的最新鲜。\"

陈伟明瞪大眼睛:\"你怎么知道28号摊姓王?咱们没在那买过啊。\"

卓西度一愣,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前世他在深圳做经济调研时,曾研究过东门市场的供应链。\"上次...路过时听人说的。\"他含糊其辞,赶紧转移话题,\"餐券印好了吗?\"

\"好了。\"陈伟明从柜台下拿出一叠粉色纸片,\"按你说的,50张一本,预售打九折。\"

这是卓西度运用前世知识设计的资金回笼方案。工地工人流动性大,经常赊账难收回。改为预售餐券后,既能提前获得现金流,又能绑定顾客。仅上周就预售出200多元,足够支付铺面押金和厨具更新费用。

上午十点,三个销售点同时开张。卓西度坐镇主店,陈伟明负责巡查各点补货。正值夏季,工人们喜欢酸辣开胃的广西煮粉,而附近电子厂的女工则偏爱清淡的潮汕鱼丸粉。卓西度根据不同客户群调整配方,甚至学着用简单的粤语招呼顾客:\"雷猴,食乜粉?\"

中午高峰过后,卓西度正在清点上午收入,门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穿红色连衣裙的年轻女子正在与陈伟明争执,她的普通话带着浓重港腔:\"我不管啦,你们的粉里有头发,我朋友吃完肚子痛!\"

卓西度赶紧上前:\"小姐,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解决...\"

\"解决?赔钱啦!\"女子甩出一张医院收据,\"医药费20块!\"

卓西度接过收据仔细查看,发现日期是昨天的,而他们昨天根本没卖鱼丸粉。他心中了然,这是遇到敲诈了。前世的学术研究中,他了解过特区初期的商业环境,这类事并不罕见。

\"这样吧,\"卓西度平静地说,\"我们去医院找你朋友当面了解情况,如果真是我们的责任,医药费双倍赔偿。\"他指了指墙上,\"我们是有执照的正规经营,工商局就在前面路口。\"

女子的眼神闪烁起来,声音也低了八度:\"算...算了,我们自认倒霉。\"说完转身就走。

陈伟明气得满脸通红:\"妈的,骗子!要不要追上去...\"

\"别节外生枝。\"卓西度拦住他,\"做生意难免遇到这种事,记住我们的原则——不惹事,不怕事。\"

下午三点,店里暂时清闲下来。卓西度趴在柜台上小憩,忽然被一阵电子音乐吵醒。陈伟明得意地晃着一个砖头大小的录音机:\"看,三洋牌,走私货,只卖我80块!\"

录音机里正播放着邓丽君的《甜蜜蜜》,甜腻的歌声在简陋的铁皮屋里显得格外突兀。卓西度记得,1983年邓丽君的歌在内地仍被视为\"靡靡之音\",但特区的年轻人已经偷偷传唱。

\"太招摇了,收起来。\"卓西度皱眉,\"被文化局的人听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