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狱中十七年 > 第117章 利益旋涡中的抉择

第117章 利益旋涡中的抉择(1/2)

目录

暮色像浓稠的墨汁,缓缓浸染着何书记家的玻璃窗。何夫人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等何书记回来吃晚饭,她无意识地看着餐桌上已然摆好的几个菜,手指摩挲着茶杯壁,残留的温热透过指尖传来,却驱散不了她心中的不安。万城建筑施工大队长下午造访的场景,在她脑海中不断回放。

何书记推开家门时,何夫人正对着落地窗外的夜景发呆。何书记疲惫地松了松领带,顺手将公文包放在一旁的桌子上。何夫人迎上去,将丈夫脱下的外套挂好,开口道:“老何,今天万城建筑施工大队长来我办公室了,把想承接县政府大楼重建项目的想法和我说了,还留下些东西。”

何书记微微皱眉,示意妻子继续说下去。何夫人将大队长来访的细节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包括那些暗含拉拢意味的话语,以及留下的贵重物品和现金。

听完妻子的讲述,何书记沉默良久,端起桌上的茶杯,轻抿一口浓茶,才缓缓说道:“这个项目是块肥肉,都想吃。一向沉稳的县长也露出牙齿了,今天在会上,他就一直说另一家建筑施工队的好话,意图很明显。”

“是啊,这么大的工程,不说在本地区县级城市最大,就是在整个地区也排得上号,哪个不想从中捞一把啊。”何夫人接过丈夫的话,语气中满是感慨,“其他施工队肯定也都在找关系,只不过万城有财政局长给他们出谋划策,所以才敢来找你。”

何书记将茶杯重重地放在茶几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还有一家去我办公室找过我两回,也拿了东西去,也承诺给我干股,简直开玩笑,被我狠狠说了几句,叫他把东西拿走了,估计也是送的钱。”何书记坐到餐桌边拿起筷子继续说道,“”我提的是要把县政府大楼建成标杆工程、形象工程。当然得是实力最强的施工单位来承建。”他的眼神坚定,透露出对项目的极高要求,“无论给哪个施工单位做,背后都有利益链条,那就必须首先从工程建设质量上考虑。”

“老何你说得太对了,无论哪个来承包,都有为之保驾护航的利益链,所以必须以工程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才是关键。”何夫人点头赞同,眼中满是对丈夫的钦佩。

何书记夹了一块肉沫茄鱼到夫人碗里:“你烧的这个菜几十年来都是这么好吃,我觉得比海参鲍鱼都香。”

何夫人说:“只要你喜欢吃,我就一直给你烧这个菜。”

何书记看着妻子幸福地点点头,思绪一下子又回到几天前那个夜晚。他缓缓开口:“那天晚上在街对面花园你说得对,一个好领导要懂得圆润通达。”他挪动身体,靠近妻子,语重心长地叮嘱道,“万城队长送去你办公室的东西千万不要动,原封不动地放好。还有上次的八万多,也不要动,我是要找机会退回去的。”

何夫人郑重地点点头:“老何你放心吧,我是不会动那些东西的。你啥时候要我拿出来,我就啥时候拿出来。你放心,不会动!”

何书记舀了一勺汤喝下去,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道:“娃娃鱼可以吃,就算他是群众送给解放军的慰问品吧,这个队长也还有趣,说出这样的话来。”他稍微思忖了一下,接着安排道,“这周末,星期天,你叫财政局长的老婆,她们两口子一起来吃,我叫基建办主任他们两口子也来,他也主张把这个项目给万城。娃娃鱼,你不会做吧?我叫县委食堂的厨师来做。你看这样可不可以?”

何夫人惊讶地看着丈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短短几天,丈夫就像换了个人,一下子变得这么接地气。她激动地说道:“可以可以,太可以了,老何你终于开窍了!”

何书记叹了口气,解释道:“你说得对,就算我不做这个人情,到最后姚书记一个电话打来,我还得遵命,何必呢,不如自己把这人情做了。再说从目前递交竞标资料的四家建筑施工队来看,万城确实有绝对的优势啊,无论是过往的施工质量,还是技术团队,都远超其他几家。把项目交给他们,既能保证工程质量,也算是顺应形势。”

何夫人连连点头,心中满是欣慰。在这利益交织的旋涡中,她看到丈夫逐渐找到了平衡的智慧,既坚守住了工程质量的底线,又巧妙地处理着复杂的人际关系。

窗外,夜色渐深,城市的街灯在夜幕中闪烁,仿佛预示着这场关于县政府大楼重建项目的纷争,即将迎来新的局面。

星期天清晨,晨曦初露,薄雾还未完全散去。百泉县的何书记便陪着夫人来到了热闹非凡的农贸市场。此时的市场,已然是人声鼎沸,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何书记身着一身休闲的便装,简单的白色短袖衬衫搭配深色长裤,看上去和普通市民别无二致。然而,他那沉稳的气质和亲切的笑容,还是让他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刚踏入市场,迎面走来一位卖菜的大爷,他眯着眼睛,仔细打量了一番,突然眼睛一亮,兴奋地喊道:“何书记,这么早就来买菜啦!”何书记快步上前,握住大爷粗糙的手,笑着说:“是啊,大爷,您今天菜看着真新鲜!”两人亲切地唠起了家常,从蔬菜的收成,聊到最近的天气,大爷还说起了自家孩子工作的事儿,何书记认真地听着,不时给出一些建议,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容。

就这样,一路上不断有人认出何书记。有提着菜篮的大妈,热情地拉着他说最近小区里的一些小问题;有推着水果车的小贩,非要送他几个刚摘的水果,被何书记笑着婉拒。何夫人跟在一旁,起初还有些着急,小声说道:“我叫你不要和我一起出来,你看,这下好了,光是跟你打招呼的人就耽搁了一个小时吧,你看看,周围群众还在对你指指点点。”嘴上虽是抱怨,可那眉眼间却满是藏不住的自豪。在来农贸市场的这一路上,既有认识多年的老街坊,也有只是在县电视台新闻报道上见过他的陌生人,都纷纷主动跟丈夫打招呼。还有不少群众用略显激动而崇敬的眼神看着丈夫,几人凑在一起,面露喜悦,小声地议论着。何夫人看着这一幕,不由得直了直腰,挺了挺胸,心里那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整个百泉县,这样被群众拥戴的丈夫,又岂是别人能有的?

财政局长和基建办主任接到何书记请去家里吃饭的消息时,都感到十分意外。在他们的印象中,何书记一心扑在工作上,平日里总是严肃认真,雷厉风行,请人去家里吃饭,这可是破天荒头一回。而且这次还邀请了他们的夫人,这让他们觉得无比荣幸,感觉自己得到了书记的特别重视。

反正是星期天都不上班,财政局长和基建办主任都早早在家吃了午饭。财政局长特意换上了一身得体的休闲西装,对着镜子反复整理了许久;基建办主任则精心挑选了一条新领带,还提前去理发店打理了头发。两人带着夫人,兴高采烈地朝着何书记家走去。一路上,他们的心里既兴奋又忐忑,猜测着这次聚会的意义,也暗暗想着要给书记和夫人留下好印象。

何书记家里,早已像接待贵宾一样做好了准备。客厅收拾得不仅整洁雅致,而且鲜花簇拥,几束色彩鲜艳的百合和玫瑰摆放在显眼的位置,淡淡的花香与精心调配的香氛交织在一起,盈满整个屋子。茶几上,凡是百泉县市场上有的上等糖果、瓜子、水果,一应俱全,造型精美的果盘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四、五种绿茶、红茶、普洱茶整齐地排在一旁,配套的茶具一尘不染,泛着温润的光泽。

财政局长和基建办主任两对夫妇走进屋来,看到这阵势,不禁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惊讶与激动。何书记和夫人热情地迎上前,何书记一边招呼着大家坐下,一边笑着说:“随意点,不要拘束,今天是纯粹的私人聚会,朋友小聚。”说着,便熟练地开始泡茶,热水注入茶壶,茶叶在水中翻滚舒展,氤氲的热气升腾而起。他的话,让财政局长和基建办主任受宠若惊,一向清高孤傲、在工作中严肃认真的何书记,竟把自己当成私底下的朋友,这是何等殊荣,两人对视一眼,心里满是感动与喜悦,拘谨的心情也渐渐放松下来,一场温馨而特别的聚会就此拉开帷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