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 第79章 太后宴席暗流涌动,皇孙布局未雨绸缪

第79章 太后宴席暗流涌动,皇孙布局未雨绸缪(2/2)

目录

\"记住,火药制作关系国家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朱雄英反复强调,\"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寒冬将至,太后设宴邀请皇室成员共聚一堂,为朱元璋祝寿。这是朱元璋登基后历来的传统,每年此时,皇室子孙都会聚集在太后宫中,既是尽孝道,也是联络感情。

宽敞的太后宫正殿内,檀香袅袅,烛火通明。朱元璋高坐上首,太后慈眉善目地坐在一旁,朱标作为太子坐在右手第一位,其余皇子按序排开。朱雄英作为嫡长孙,位于父亲朱标之后,而朱允炆则坐在其母妃一侧,默默观察着殿内众人。

\"近来西北捷报频传,皆赖燕王英勇善战,太孙奇思妙想啊!\"太后笑盈盈地说道,\"今日家宴,正好让你们叔侄好好交流交流。\"

朱棣闻言,立即起身致谢:\"多谢母后夸奖。儿臣不过尽忠职守,为父皇分忧解难而已。真正的功劳应记在雄英侄儿头上,若非他研发的新式火器和水泥城墙,我军断无如此战果。\"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棣儿说得不错。雄英这孩子确实有过人之处,这些年来屡有奇想,每次都能变为现实,着实令朕欣慰。\"

朱雄英谦虚地起身施礼:\"孙儿不敢居功,此次大捷全赖叔父英勇善战,将士用命。孙儿不过是略尽绵力,研制些工具罢了。\"

宴席间,朱棣特意移座到朱雄英身边,举杯相邀:\"侄儿,叔父敬你一杯。你那燧发枪和水泥城墙,可真是立了大功啊!\"

朱雄英恭敬回敬:\"叔父过奖了。若无叔父带兵破敌,这些东西不过是死物而已。\"

饮酒之间,朱棣不经意地问道:\"听说你对西北防线颇有研究?前些时日送我的那份防线构想图,我仔细研读过,颇有见地。不知你对当前的边防战略,可有什么高见?\"

朱雄英心中一动,敏锐地察觉到叔叔话中有试探之意。他不卑不亢地回答:\"孙儿对军事所知有限,不敢妄言战略。只是读史时偶有所感,觉得我大明幅员辽阔,边防漫长,若处处设防,必然力量分散。不如集中精力,重点布防几处要塞,以点带面,形成铁桶之势。\"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又问:\"那依侄儿之见,西北边防应如何布局?\"

朱雄英思索片刻,拿起筷子在桌面上比划起来:\"西北边疆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依孙儿拙见,应以河西走廊为轴心,嘉峪关为门户,向北延伸至大漠,向南连接青藏高原。重点加固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等关隘,形成犄角之势。同时,沿线修建水泥城墙和了望塔,构筑坚固防线。\"

朱棣听得连连点头,追问道:\"若遇敌军大举入侵,又当如何应对?\"

\"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朱雄英侃侃而谈,\"首先应通过谍报及时获取敌情,预先做好准备。其次分化瓦解敌军联盟,使其内部离心。最后才是兵戎相见,而战时则应避其锋芒,扬我所长。我军火器精良,应以伏击、截击为主,避免正面硬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