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宋歌声声慢 > 第56章 外臣使至汴京楼,聊赠一壶酒

第56章 外臣使至汴京楼,聊赠一壶酒(2/2)

目录

李昌吉略显尴尬的笑道“唉!此次汴京之行乃是为我夏国向宋国请罪的,没想到上国如此费心!真乃万分的歉意。”李昌吉说此语时也极为谦逊,不知是真情还是假意的客套。

晏秋道“无论如何,汝等乃是西夏国的使臣,吾等也不敢怠慢。宋夏两国是要结万千盟好,若是今日招待不周,岂不为天下笑我礼仪之邦的虚实,也有违同盟之谊。”

李昌吉也不好说啥,只能随晏秋入城。

刚进入西水门,唐国昌便辞别,策马而行往大相国寺(回家),种师极则驱马而往南向,众宋兵皆随种师极而去,换而成晏秋所带的几十个宋兵,其中就有李秉藏。

就这样晏秋,李昌吉,梁道一行往枢密院的馆驿而去,走不过片刻,李昌吉询晏秋道“晏将军,请问吾国之青山王今朝何在呀?”

晏秋使劲的“嗯”了几声。

只听得身后的青山王轻轻的咳嗽了几声。

李昌吉倒是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只是觉得动静有些奇怪,但是并未言语。

晏秋则回道“青山王乃是我大宋国的上宾,正在府上作客。”

李昌吉尴尬的笑道“青山王有乱宋之罪,难为宋国如此好生相待,真乃是礼仪之邦也!”

晏秋道“我宋人向来注重礼仪,不论前生为何,都将一样对待。”

李昌吉似有歉意的道,“此次贵国熙河路苦役,非我国国主所为,乃是青山王私自所为,其为宋军所虏,本应当就地正法,可是宋朝仁义留其性命,真是善莫大焉,我主心意已明,若是宋国保其性命,决议此后永不侵宋!”

李秉藏在晏秋后方低着头,心里骂骂咧咧的思虑这李昌吉到底安的是什么心眼,这梁太后绝不会如此好心,此次前来“营救”于我,必是居心叵测。

晏秋用眼神瞥了后方,李秉藏未敢抬头。晏秋对李昌吉道“洮州府苦役,折损大宋近万将士,八百里河山尽皆涂炭,不知道西夏国国主作何补偿呀!”

李昌吉和梁太后早有预定,把自己无法掌控的白沙之地(陇西故道)送与宋朝,以缓和宋之余威,更重要的是换取失城西平府(灵州),至于李秉藏只是此次商议的附带品,李秉藏是生死只不过各方面子而已。大宋国如果杀了李秉藏则会遭来天下人耻笑,并给西夏国以不礼之口实,或可再起风云;西夏国如果不救李秉藏,则不好向西夏国的宗族遗老交代,也难得天下臣子安附。故而诸多原因造就李秉藏不得不活,西夏又不得不救,这国与国之间的交锋,真是让人难以琢磨。

李昌吉自然知道他来的目的不是为了救李秉藏,只是表面不得不以李秉藏为中心,违心的微笑的道“宋国之失,我大夏国乃是痛心疾首,我主梁君在兴庆府整日为之揪心,曾派数百人欲入宋擒回青山王,奈何大夏国王军不敢再染指宋土,恐被疑为援兵。故而只能整日扶殿而痛哭哉!”

晏秋道“临洮劫难,吾生未逢经,只此一战,终生难忘。临洮的亭楼台阁,庙宇琼池都皆为战火焚尽,一时间百目凋敝,人去鸟散,兔死狐亡。吾大宋君臣无不为之痛心。”正说之间,不得不假装掩面而泣,作痛心状,忽而又转面浮夸道“我大宋君臣听临洮陷落,皆同仇敌忾,五十万(夸张)金甲壮士顷刻出动,横扫熙河路。青山王军甲至临洮已是强弩之末,顷刻便烟消云散,我等便宜,俘得汝国的三军统帅青山王。”晏秋夸张之言意在让李昌吉等西夏国人相信宋军乃是无坚不摧的威武之师。

晏秋的这点心思李昌吉岂能看不出来,毕竟他曾于晋阳与宋军战,宋军实力几何岂能不知。

在晏秋身后的“宋兵”李秉藏听之内心五味杂陈,不知说什么好,毕竟此事乃是因他而起,个中滋味却难分说。

李昌吉笑着附和“宋军向来威武,我大夏国主早就知晓,所以吾等晋阳一役后就收兵回兴庆,再不敢踏入宋地一步,然而青山王所领兵马并非王军,完全不受制于梁君,故而其私自出兵,以至于宋夏两国再现兵戎之见,实属不该。”

晏秋接着道“宋夏两国,纷争百年,一直都是宋强而夏弱,可是夏人总是不本分,屡屡犯我宋境,致使两国黎民遭殃,何意哉?何苦哉!”

李昌吉亦慨叹道“今吾此来就是为了结百年盟好,以利两国百姓!”

晏秋微微笑道“看得出来,夏国此次入宋,皆有十二分的诚意(晏秋用手比划了一下身后的西夏贡车),我大宋也当以国礼相待。”说着说着,也就正好到了枢密院的府楼,晏秋指着枢密院的门楼说道“今日官家特地嘱托要以高规格款待西夏贵客,乃奉上枢密院高大巍峨属楼,让各位休整将息,毕竟兴庆府与开封府(汴京城)相距乃是数千里之遥。各位旅途辛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