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儿媳(1/2)
素灵艳与李珮相谈甚欢,直至傍晚时分,李珮才起身告辞。
素灵艳手捧暖炉,目送着女子离去。
站在早早点灯的长生殿门口,过了一会儿,轻声道:
“将皇子请来吧。”
“是。”
宫女应了一声,踱着碎步离去。
约么一盏茶功夫,一身红色蟒袍的赵袖快步向此走来。
看到站在门口的皇后,男子很是郑重跪到地上,恭恭敬敬磕了个头道:
“孩儿见过母后。”
素灵艳没去看自己的儿子,甚至连让他起身都没说,目光盯着天边火烧云,缓缓道:
“你当真决定好了?”
赵袖规矩跪在冰冷地面上,垂着头道:
“母后,请容孩儿任性一回。”
“唉~”
身为一国之母的女子长叹一声,赵袖犹豫一下,继续道:
“多亏了她,孩儿才能与老二斗得旗鼓相当,况且,儿臣真的喜欢她。”
素灵艳转过头,看向短暂回来探亲的大皇子,声音平静道:
“袖儿,为娘已经说过许多次,你的性子并不适合做皇帝,夺嫡对你来说也不是好事。
那女子来历不明,兴许她是在利用你。
素家的人情已经用得差不多了,你的两位舅舅也快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
这次你父皇摆明了站在了中立位置,李丰年将他女儿教养得极好,全然不输任何一位肱股之臣。
你若能娶了她,不仅能得到一位身世清白的贤内助,连韩昌也不得不站在你这边。”
“母后用心良苦,孩儿感激不尽,只是若不能娶红柳,孩儿要这皇位又有何用?
即便是利用,孩儿亦是心甘情愿。”
赵袖抬起头,目光坚毅。
素灵艳见状内心再次暗叹一声,不禁想起了当年。
她那时亦是这般奋不顾身,个中侥幸只有自己知晓,稍有差池便不是这个结果了。
赵袖似乎猜到了母亲心中所想,笑道:
“是对是错,总要孩儿试过才知道,即便是错,孩儿也不后悔。”
素灵艳无奈摇摇头,闭上双眼,伸出手指揉着眉心,语气不容商量道:
“你喜欢她我管不住,但娘不会让你娶她。”
“那孩儿宁愿终身不娶。”赵袖表情前所未有地认真。
这一瞬夕阳刚好隐入地平线之下,他整个人被笼罩在一片阴影中,只显露出一双异常明亮的眼睛。
母子二人谁都说服不了对方,最后索性不再聊这件事,回到殿内说起了家长里短。
赵袖自小在快剑山庄长大,除了一身不轻易显露的武艺,对山庄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刚进宫那会儿,他便时不时往与山庄酷似的长生殿跑。
现在年纪大了,再看这里的一砖一瓦,仍是忍不住生出亲切感。
赵袖盘腿坐在炕上,剥着桌上的橘子,随口道:
“春临那边来了位西域僧人,在城中开庙立宗,讲经说法,香火鼎盛不绝。
来年开春,孩儿请他来秋梁为母后讲经。”
“西域僧人与咱们中土僧人有何不同吗?”
“母后,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
儿臣久居宫中,对外面的事知晓不多,不过也曾听红柳提过。
自那西域僧进京后,因为抢走了香火,颇受本地僧人排挤。
就在前不久,还有人找上门与他辩经,最后自然是输了。
西域离天竺更近,所受佛法更接近大乘佛教。
虽然难免会有以死人尸骨皮肉做法器这种事,但那位和尚似乎并不沾染这些恶习,讲解经文也是深入浅出。
既没有以往僧人的陈词滥调,又不故弄玄虚,就算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也能听懂。”
素灵艳被他说的来了兴趣,点头道:
“若是能请得动,自然是好的。”
说完,她又想起什么,问道:
“那僧人与红柳相熟?”
赵袖还是第一次从母亲口中听到那女子的名字,笑着道:
“这位西域僧就是红柳请来的,陈海似乎就是他杀的。”
素灵艳闻言眉头皱起,“杀人的和尚?”
赵袖不以为然,将橘子丢进嘴里道:
“咱们中原有些和尚造的孽,可不比他少。
儿臣翻阅了下近些年刑部案卷,其中见色起意犯下奸杀罪行的,很多都是和尚做的。
这些淫僧甚是机诈,犯案后往往嫁祸他人,幸得三司判官范希仁巡视,才平了许多冤假错案,还百姓一个公道。”
“范希仁?”
素灵艳似乎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赵袖点点头道:
“说起这位范大人,还是红柳为孩儿举荐的。
此人进士出身,是左相王大人科举变革后及第的,不论学问还是策论,都是同届考生中的佼佼者。
只不过此人太过刚正,根基未稳便主张严格选拔官员、裁除冗官冗兵,被其他人视为眼中钉,一直遭受打压。
若不是被孩儿启用,怕是要辞官归隐了。”
“这等刚直之人,会全心全意为你所用?”
“自然不会。”赵袖神态自若。
“范大人为官太过刻板,眼中只有对错,若是儿臣做得不对,他照样不会给面子。
不过恰恰因为这样,他在百姓中威望颇巨。
就任三司判官以来,巡视北朝,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也惩治了一大批蛀虫。
其中一些事迹还被百姓改为戏曲,广为传唱。
待范大人巡视完苏杭后,儿臣打算将他举荐给父皇。
如今诏国朝堂有韩昌、王石通二位宰相为父皇分忧,但他们各自有力所不逮之处。
韩右相有匡扶一国之能,可惜出身豪族,目光放得太高,细微处难免处置不周。
乾州一夜暴富,富户变得更富,但普通百姓并没有得到太多好处。
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对此有怨言者不在少数。
至于王左相,则是另一个极端。
他出自苦寒人家,对高门阀贵漠不关心,推动的变革大多是利民之举。
此举固然有助于获取民心,却损害了士族门阀乃至朝廷的利益。
在推行过程中阻挠众多,举步维艰,短期内难见成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