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赵氏春秋:从狸猫案开始 > 第65章 秋闱

第65章 秋闱(1/2)

目录

诏国北都最近有两件大事。

一是秋闱在即,京城周边府县学子赴京赶考,虽然录取后只是举人,但已经有了为官的资格。

许多富庶人家早早开始摩拳擦掌准备榜下捉婿了。

心思更活络些的,事先打听好周边成名已久的才子,拿着画像守在城门口堵人。

不管对方能不能高中,先攀上交情混个脸熟总归没坏处。

酒楼、客栈、妓馆……也都会给这些秀才们一定的优惠。

万一其中出位解元,就够他们吹一阵子了。

读书人在诏国的地位,可见一斑。

这第二件大事,发生在朝堂,普通百姓鲜有知晓。

一向坚定支持大皇子的齐国公,突然改换门庭,站在了二皇子一边。

虽然因儿子的事迟迟没有归朝,但吏部的调令已经下达。

这位在朝中有“疯狗”之称的观文殿学士,竟被调入北朝最有实权“二府”之一的枢密院。

不仅官至二品,手中权柄也比原来大得多,算得上跃龙门了。

两位皇子间的争斗,自北都春临建成那天便有了,两人表面和气,背地里却暗流涌动。

在这些年的经营下,二人已经各得朝堂一半权力。

大皇子掌政,二皇子掌军,谁都拿不准这两位哪个能坐上皇位。

聪明些的,哪边也不掺和,静观其变,更聪明些的,则选了一方投身。

毕竟他们是南朝挑剩下的,爹不亲娘不爱。

若再不拼一把,以后即便新皇即位,他们还是垫底。

哪天要是北川背信弃义打过来,他们顷刻便会成为亡国之臣。

在这种局势下,北都朝堂上常常会发生滑稽的一幕:

两位皇子礼数周到,老神在在,

吵到最后,免不了要动手。

二皇子阵营武官居多,占尽上风,经常将文官打得哭爹喊娘。

最后事情传到南朝皇宫,皇帝派来贴身太监,传了段不为外人所知的口谕,朝中以武服人的风气才算停歇。

虽然一言不合动手伤人的行为被禁止,但官员之间互相倾轧却愈发严重。

以至于北朝每年都有两成官员或贬黜或远调,相应的也有两成官员得到升迁。

这空出的缺口,就需要科举来填。

在诏国有个不成为的规矩,同样的品阶,京官比地方官高半品,南官又比北官高半品。

究其原因,并非学子差异,而是春临权斗使得官员短缺。

相较于南朝进士拜官,北朝举人就可入朝。

一些在南朝屡试不中的举人,就会跑到北朝混个一官半职,而身居北朝却心存高远的士子,也会南下参加科举。

这种做法虽有一定隐患,但只要北朝还听从南朝调遣,不做出分裂自立的谋逆之举。

无论政令实施还是读书人入仕,“春秋”二朝都是利大于弊的法子。

……

春临城大街上,李环一行人总算抵达了目的地。

望着繁华的京城大街,孙文兴目不暇接道:

“二哥,这就是京城吗?好热闹啊。”

正说着话,一名商贾打扮的中年人凑了过来,朝秀才问道:

“这位公子是来参加科举的吗?”

秀才点了点头。

男人见状笑意更甚,继续道:

“敢问小哥尊姓大名?”

秀才闻言心生疑惑,胖子在一旁接话道:

“陈子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