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赵氏春秋:从狸猫案开始 > 第4章 乾州之变2

第4章 乾州之变2(1/2)

目录

五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在韩昌和曹运的通力合作下,乾州用了五年时间,从一个贫瘠苦寒之地,一跃成为诏国互商往来的富庶之地,其中自然少不了韩家在背后支持。

做出此番政绩的韩昌和曹运都是大功一件,先后被调入京城,乾州也由一个人人避而远之的发配之所,变成一个油水充足的香饽饽。

乾州供给着诏国三成税收,就职此处的官员自然非比寻常,如今的刺史郑牧,乃是韩昌的门生,此外从事、郡守等职,也都与京中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乾州有东南西北四大郡,郡中最高太守,职四品下,掌一方生杀大权。

四郡分设四市,管不同商品往来,其中坊西郡紧挨新城、陶立两国,货品大多为毛皮、珠宝,每年银钱流进流出数额巨大,仅次于贸易瓷器、丝绸的东市。

坊西郡郡守李丰年,二十岁时就以使臣的身份只身前往北川,不知用什么手段说服当地三大部族,不仅令他们停止了对诏国的侵扰,每年还会拿出大量牛羊骏马前来乾州交易。

如今刚到不惑年纪的李丰年已稳坐坊西郡太守位置二十年,膝下一儿一女,分别取名李环、李珮。

李环自幼瘦弱多病,无意间从过路道人那得到一本《造化经》,自此开始修行内家功法,身形日渐壮硕,十四岁时就已经在当地罕逢敌手。

李珮身为女儿家,自小却对读书十分热爱,李丰年发妻早故,对孩子难免纵容,也不在意“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世俗思想,给女儿找了当地最好的教书先生。

时光荏苒,两个孩子一文一武,皆在各自领域有了点名气,尤其是女儿李珮,闲暇时随意写的一本《书玉录》,本是少女怀春之作,不想竟被宫里的皇后娘娘相中,不远万里下达懿旨,邀请这位“李先生”进宫一叙。

临行前李丰年怕孩子骄纵,千叮咛万嘱咐,切不可口无遮拦触犯天颜,岂料没几天就传回消息,说是皇后娘娘与李珮相谈甚欢,因见其相貌端庄,举止大方,越看越喜欢,大有将其立为皇子妃的意思。

外人不知这番话的真假,但李太守在朝堂的地位却是实打实的水涨船高,去年年关百官入京叙职,散朝后皇帝陛下特地拉着李丰年聊了半个时辰。

女儿有如此成就,李太守老怀安慰,唯一美中不足的恐怕就是他的儿子,眼瞅到了成婚年纪,却只知舞刀弄剑,丝毫没那方面的意思。

……

六月十五,李丰年寿辰,太守府宾客往来不绝。

李府后院,一名年轻人端正扎着马步,双手各自提着一只几十斤的水桶,手臂绷得笔直,胯丨下三炷香升起袅袅青烟,但凡两腿哆嗦一下,就得被烫。

前院熙熙攘攘,年轻人不为所动,一名随从在旁边急得满头冒汗,却不敢说什么,只能拿着扇子一个劲扇着香炉。

一阵清脆铃声由远及近响起,回廊出现一道青白身影,始终岿然不动的年轻人脸色第一次有了变化。

“哟,李少爷练着呢?”

来者是位女子,长相即便放在这满是异域女子的坊西郡,依旧称得上倾国倾城。

年轻人脸皮扯动一下,抿着嘴,没有回话。

女子嘴角翘起,露出一个足可令世间男子恍神的笑容,来到近前柔声道:

“环儿,今日是父亲寿辰,你平常胡闹也就罢了,这等重要日子怎还能耍小孩子脾气?”

“姐,你知道我最讨厌跟那些人打交道。”

“你不愿打交道就不打交道了?我看你平日也没少跟侯家小子厮混。”

“侯胖子不一样。”

说话间,年轻人身下三根长香终于燃尽,他放下手中水桶,接过毛巾一边擦拭汗水一边向旁边亭子走去。

李珮微微皱眉跟上,继续道:

“不管怎么说,今天都是爹爹的寿辰,你总要过去露一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