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改制收兵权(下)(2/2)
扶苏公子的嘴角微微上扬,满意地点了点头,赞许的目光投向蒙恬,语气中满含欣慰:“上将军深明大义,虑事周全,孤心深感欣慰,也为大秦有如此良将而庆幸。”
稍作停顿,扶苏公子又缓缓开口,声音坚定而温和:“诸卿今日所言,句句在理。变革之事,非一日之功,确需循序渐进,稳步前行。孤赞同上将军的建议,不妨先从局部着手,小范围试点,以观成效,再做推广。”
略一思索后,扶苏接着说道:“至于淳于老师提出的太尉之权调整,这关系到国家军政大权,非同小可。而且如今各地流寇横行,局势动荡,兵权一事,还需慎重考虑,待国内安定之后再行商议。”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听后,纷纷点头,齐声说道“殿下圣明!!!”
扶苏公子环视众人,继续说道:“关于三公九卿制度的其他方面,诸位还可继续各抒己见。今日召集大家,就是为了集思广益,让朝廷的制度更加完善,以造福百姓,振兴大秦。”
此时,李风从人群中走出,拱手向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殿下,除了军事方面,九卿中的廷尉职位也有调整的必要。天下如今刚刚统一,应以德治为主,刑罚为辅。廷尉若能增设律法修订之责,使律法更加贴合国情,减轻百姓的负担,必能使大秦内部更加和谐稳定。”
李风的建议立刻引起了朝堂上的广泛议论,众人各抒己见,一时间气氛热烈。
辛胜沉思了片刻,缓缓开口:“李风的观点确实有其合理之处,但律法的修订非同小可,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不可草率行事。”
扶苏轻轻点头,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之意,说道:“李风的提议值得深思,律法是朝廷之基,关乎千万百姓的福祉,确实需要朝堂谨慎对待。”
随后,伏胜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臣以为,可以在三公之上增设顾问,而且须是德高望重、学养深厚之士,专门为朝廷的重大决策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众人听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争论不休。
扶苏静静地听着,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询问细节,展现出一位君主应有的风范和耐心。
最后,扶苏站起身来,神情严肃地说:“今日的讨论颇为有益,关于三公九卿制度的调整,孤决定先由辛丞相负责牵头,与各位大臣共同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方案,然后再上报于孤。孤希望各位能够齐心协力,为大秦的长治久安和长远利益而努力。”
说罢,扶苏便宣布了退朝,众臣纷纷退下殿去,可关于此次制度变革的讨论却并未结束。
卢敖等人聚在一起,继续探讨着如何为儒家争取更大的利益。
而辛胜则眉头紧锁,召集了几位大臣,忧心忡忡地商议着如何把控变革的尺度,以免引发混乱。
蒙恬出了宫门,蒙毅、司马彦等人紧随其后。
司马彦担忧道:“大将军,淳于越他们分明是想削弱我等的兵权,为何还要应承?”
蒙恬微微一笑,并未言语。
而一旁的蒙毅,拍了拍司马彦的肩膀,道:“司马兄,莫急,如今天下初定,稳定为重。兄长此意,此举一是为了表我等对大秦的忠心,二是相信殿下心中有数。”
“哦~属下愚钝。”司马彦嘿嘿一笑。
一场关于国家制度变革的讨论就这样暂时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