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后知后觉的太子妃(1/2)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位于紫禁城侧翼的东宫偏殿中,铿锵有力的诵读声响起,身着常服的皇长孙朱允炆端坐于案牍后,手中捧着一本儒家经典。
在其身旁,则是围绕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
"太子党
",望向朱允炆的眼神中也是充斥着欣赏和期待。
长孙仁孝,治下以宽,这大明朝未来必定能在长孙的率领下,再创辉煌。
...
角落处,衣着华丽的太子妃吕氏满脸欣慰的看着被他寄予厚望的长子,脑海中不由自主回忆起近些年的经历,嘴角勾勒出一抹灿烂的笑容。
自从嫁入东宫以来,她便以自己的
"婆婆
"马皇后为榜样,舍弃了一切奢华的服饰装扮,将偌大的东宫打理的井井有条。
若是硬要挑些毛病出来,便是她为了凸显自己长子的地位,刻意疏忽了朱标其余子嗣的教育,继而在前些时日引起了自己
"公公
"的不满。
不过说真的,她并不后悔。
毕竟她们吕家,不似出身高贵的朱允熥,身后有诸多功勋彪悍的淮西勋贵为其撑腰;她除了靠自身的
"努力
"之外,便只剩下宫外的江夏侯周德兴。
一念至此,太子妃吕氏便是轻轻挥手,唤来在身后伺候的宫娥,声音微不可闻的询问道:
"今日羽林右卫是哪位都司当值?
"
虽说她前两天便派遣贴身女官,借着出宫采买的机会,将亲笔书信送至江夏侯府,但心中也没有十足把握,她那位在朝中享有特殊地位的
"堂叔
",是否愿意出手相助。
"回娘娘的话,应当是李都司当值..
"闻言,于角落处屏气凝神多时的宫娥便是上前一步,小心翼翼的回禀道。
这东宫上上下下谁不知晓,自家太子妃与外朝备受天子信任的江夏侯周德兴乃是
"叔侄关系
",娘家的势力同样不容小觑。
"唔..
"
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太子妃吕氏心中突然涌现出一股患得患失的感觉,一双美眸不自觉看向窗外郁郁葱葱的林木。
实话实说,她的计划并不高明,但正所谓孤家寡人,哪怕是至亲骨肉,只需谣言多了,天子心中或多或少的也会产生些许芥蒂。
所谓三人成虎,不外如是。
但在恍惚之后,她又有些后悔。
万一有人走漏了消息,这可是十恶不赦的罪过。
届时莫说替她在宫里宫外散播谣言的周德兴父子,就连她这位
"太子妃
"都有可能被赐死,甚至波及到她的长子。
"娘娘,倒是有个好消息要跟您说..
"
见吕氏眼神隐晦不定,其身旁不明所以的宫娥便抿了抿嘴,主动凑趣道:
"奴婢刚刚路过大本堂的时候,听当差的内侍们说,晋王世子今日并未入宫进学。
"
"为此,翰林院的先生们还发了几句牢骚呢,认为晋王世子是在偷懒。
"
"真的?
"本是在默默捻弄佛珠的吕氏手上动作一僵,脱口而出的惊呼声也惹得殿中正在陪同皇长孙读书的齐泰,黄子澄等人为之侧目。
见状,自知失态的太子妃吕氏赶忙起身,逐一对着殿中的翰林们点头示意之后,方才难掩喜色的坐回刚刚的位置。
"奴婢哪敢欺瞒娘娘..
"
"这消息都传开了..
"
"甚至还有人说,这是皇爷亲自下的命令呐。
"
见太子妃吕氏来了兴趣,身着得体宫装的婢女赶忙多补充了一句,姣好的面容上同样充斥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喜色。
自秦王朱樉被陛下勒令在王府中禁足,燕王朱棣随同大军返回北平作战之后,这两位宗室亲王便基本退出了
"储君之争
"。
现如今,晋王世子朱济熺又被陛下剥夺了在
"大本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