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韩家面粉厂(2/2)
“一成。”郑通开口说道:“征收一成的税收。”
刘平点头,又问道:“在那个环节征收?”
“最终的交易环节想要征收有些困难,统计起来并不方便。就这些工厂而言,就是从出厂的时候征收一次。”郑通开口说了一下。
刘平也知道在交易终端征税有些费劲,也能理解郑通的想法,他又问道:“具体怎么计算的?他们家生产一石面粉,作价几何?”
郑通开口说道:“以当年粮食价格为基准,以今年的情况来说,一石粮食五十钱左右,那么一石面粉就上浮四成,作价七十钱。”
一石粮食五十钱,是刘备势力范围内的价格,一来粮食产量足够,二来刘备铸造的铜钱购买力足够强。
“你打算一石面粉卖多少钱?”刘平又看向了韩盛。
韩盛开口说道:“草民也计算了一下,按照郑大人提供的技术,每十石粮食大概能够产出七石半的面粉,一石面粉的成本,按照现在的粮食价格来算就是六十七钱左右,运输、储存、人工这些加在一起,再上浮两成,每石再交上七文钱的税,总成本就是八十七钱左右。”
“草民也需要一些利润,所以打算一石面粉卖一百钱钱左右,也就是两成左右的利润。”
刘平瞥了他了一眼,道:“两成利润太高了,这是粮食,不是别的。你把利润控制在一成以内。”
韩盛连忙点头,道:“是是是,丞相说得对,那就半成利润!草民只要半成刘润。”
“一成吧,太少了干的也没啥意思。”刘平见韩盛态度还算不错,还是打算让他多挣一些,然后又对郑通说道:“你且记着,事关百姓衣食的,让这些人都把利润控制在一成。”
想了想觉得一刀切不合适,又道:“一些基础的行业就行,不必要一刀切,具体的到时候你跟户部去对接,看看哪些是关切到最普通百姓生活的产品,控制一下商家利润。”
郑通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但是觉得这里不合适,就没有说,只是应下来。
又跟着看了一会儿,刘平回去。
回到丞相府的时候,刘平示意郑通留下来,两人落座之后,他问道:“刚才你似乎有话要说?”
“丞相,强行让商家降低利润其实不妥。”郑通小心开口说道:“商人本就逐利,有一成的利润,就想要两成,三成!”
“您之前也说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他们会想方设法的控制成本。您也希望他们能够自发的去推动技术革新来带动生产效率。若是强控他们的利润,他们就没这个动力了。”
刘平很耐心的听完郑通的话。听完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又有些想当然了,也因此他并不生气,而是问道:“那你觉得该如何呢?”
“与其控制商家的利润,不如提高百姓的购买力。”郑通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您之前也说过,可以以补贴的形式,让利给百姓。比方说粮食,商家正常售卖即可,只要价格太过分即可。吾等可以给买粮食的百姓一些补贴,比方说每年购买足够的粮食,就给他们免除一部分丁税。”
刘平听的频频点头,觉得郑通说的不错。
“你这个想法是可以的,但是具体还是要拿个章程出来。”刘平知道刚才郑通说的买粮食抵丁税就是随口举例子。
现在丁税和粮税都是不可能动的。
“这样,你去找公琰和孔明,拉上户部,你们商议一个大概出来,交到某这里来。”
“喏!”郑通答应下来。
“韩家的那个面粉厂也上上心,现在整个长安城都在等着看他能搞出来什么名堂呢。”刘平又叮嘱了一句。
“这个丞相可以放心,属下定然会多多注意的。”
其实不用刘平说,韩家的面粉厂以及那个陶瓷厂现在就是郑通的命根子,他的仕途能不能更进一步,跟这两个厂子是绑定到一起了。
“那就行,其他的某也就不多说了,你心里都有数。”刘平笑了笑。
郑通离开之后,刘平又把蒋琬和诸葛亮两个人喊来,跟他俩了说了交代给郑通的任务,两人自然是都是答应下来。
全部都忙完了之后,刘平本来打算去吃个午饭的,结果马良过来,说是洛阳那边有新的情报。
“曹操亲自去了洛阳,如今洛阳守军已经超过二十万。”马良开口第一句话,就让刘平眉头皱了起来。
随后他舒展了眉头,道:“没事儿,本来就是打算打一个大会战的,眼下倒也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