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安西之权力更替(2/2)
“也是御史中丞您安排的啊。”
“你现在的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又是谁提拔你担任的?”
“还是御史中丞大人您提拔的。”高仙芝答道,只是他还是很奇怪,夫蒙灵察将军今日为何如此生气,只是因为自己立了大军功,他眼红了?应该不至于吧,夫蒙灵察将军向来心胸宽广,这里很多人都是他提拔的啊。
于是高仙芝不解的问道:“中丞大人,到底怎么了,您今日为何发这么大的火?”
夫蒙灵察气不打一处来,他骂道:“你带着安西大军远征小勃律,破敌之后的捷报,为何都特意绕开我,不让我得知?你这高丽奴才该杀,但看你刚立了功,就先饶了你。”
“啊?”高仙芝惊讶的望着他,刚要解释,但这时边令诚打断了他们的对话,边令诚说道:“御史中丞,这是陛下的意思,你就不要追问下去了。”
“陛下?”夫蒙灵察与高仙芝对望了一下,他们都是绝顶聪明之人,已大致清楚李隆基为何要这么做了,便不再说话了。
说白了,李隆基与边令诚的这些操作,都是李隆基以及他的那些宰相们对边军将领的不信任,夫蒙灵察将军在安西四镇耕耘了十几年,担任碛西节度使也有六年之久,比以往任何一任碛西节度使时间都长,而且他集军功和威望于一身,深得安西将士们信服,安西与北庭离长安又远,李隆基还是有些担心他哪天“不听话”,故而有意扶持更年轻的高仙芝上位,让高仙芝感恩戴德,为大唐在西域出生入死。
从驭人的角度,大唐皇帝李隆基的做法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对夫蒙灵察来说,太不公平了,另外,中书令李林甫堵住了那些在边境将领立了军功之后,入朝为相的路子,也为今后那些将领不服从朝廷,割据为阵,埋下了隐患。
之后,高仙芝凭借征服小勃律的军功,李隆基下诏升其为鸿胪卿、假御史中丞,接替夫蒙灵察担任四镇节度使,成为了安西和北庭最高军事长官,李隆基同时下诏命夫蒙灵察回京,不过史书上没有记载进京后,夫蒙灵察到底担任了什么官职。
此后,不知道什么缘故,夫蒙灵察将军改为汉姓——“马”,即马灵察,天宝十四年(756年)四月,马灵察被任命为安东副大都护,可惜此时安禄山已经叛唐,安禄山命平卢节度使(治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吕知诲将马灵察诱杀了,一代名将就这样死在自己人手里。
这一战,李嗣业因为屡次立功,被拜为右威卫将军,同时任疏勒镇守使,而原来的疏勒镇守使赵崇玼则升调至北庭都护府担任要职。原北庭都护来曜将军,因年老多病,已不再担任要职,让位于年轻人了。杨虎、康宁等人同样因军功而升职,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是一刀一枪,用生命换来的,他们也是安西兵中最能打的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