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技术改制!大明技工院!鲁班祠!五等技工奖章!(2/2)
按照自己的构想预估,这个政策施行后,将极大的助力大明朝科学技术进行巨大发展,最终形成一股合力,把大明朝彻底的推进初级工业革命的发展中。
咕噜!
袁可立满是震惊的耸动着咽喉。
“陛下,此举是否有些激进?如若此令施行,极有可能出现三个层面的潜在风险。
例如民间可能出现技术私藏,导致一家做大,而且五等奖章差距巨大,可能会导致基层工匠消极怠工。
还有工匠若是进入官僚群体中,极有可能形成官匠勾结,形成腐败;
我国有着众多学子士绅,他们定会抵制工匠的地位提升。
且自从陛下废除匠籍后,全国工匠多喜欢供职于民间商社,商号,若是工匠有做出技术创新,也容易被商人截取。”
朱由检点头笑道:“嗯,袁爱卿的目光确实毒辣,不过朕在技工改革书册中有说明。
技术私藏方面,无非是工匠担心自己苦心研发出的记忆得不到一定的利益,可让获奖工匠向工部提交技术图解,存入官方档案库,允许各地官营局查阅,但技术在民间施行后,需要缴纳一成的技术税,对应的得来的资金可以直接由技术拥有者获取。
内阁牵头在大明律中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法,形成专门的技术保护制度。
另外高阶奖章获得者每五年复核一次,若获奖者未即时推出改良技术,可持续收回奖励,例如代持官田减半等,若是推出改良技术,可进行二次奖赏!”
“至于基层工匠消极之事,由朝廷经营的商社,商号,和皇家资本局下辖的商社单独组织技艺评选大会,未获奖章但受民间认可者可获得官营商社和皇家资本局单独奖励,形成官奖+商奖结合。”
“另外,每一个奖章获得者,都需要接受工部,户部,督察院,各科道等官员的核查,最后由锦衣卫和东厂联合复核,杜绝弄虚作假,伪造成果,或私下夺占他们成果之事发生!”
“至于官匠勾结问题,在大明技工院下辖天工司,专门管理技术官员,其考核不与传统吏治挂钩,而以 “技术推广覆盖率”“工匠培训人数” 为指标,避免被常规官僚体系同化。
允许六科给事中对技术官员进行 “技术专项弹劾”(如发现某官匠局五年无新品推出或无技术革新,可直接上奏),绕过部院流程,快速问责。”
“至于学子抵制问题,朝廷明确获奖工匠荣誉属于技术领域,如可穿官服,但无官轿仪仗,其子弟皆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
另外增设技工科举,允许获奖工匠子弟报考,主要考算术、几何、工程制图和格物学等,中者授予 “技术型官职”,如:工部屯田司主事,与传统文官体系区分,减少利益冲突。
最后则是民间工匠供职民间商社,商号,一旦创新出技术,可能会被商号主侵占问题,
可以配套在国税局实施退税法,若是民间商号,商社中有匠人研发出技术,只要商号主助力工匠获奖,可以获得国税局一次性退回一至五年的商税税金,还可免去一定额度的商税比例,获得皇室专门赐下“助国义商”荣誉称号,同时其人自动取消大明律对商人的所有限制!
若是商号主私藏重大技术,试图搞垄断,一经发现,吊销商引,没收家产,同时以一年缴纳商税的十倍严处罚金!
如果出现残害工匠的恶劣事件,诛灭首恶,三族削去民籍,罚为奴隶!”
朱由检的话落下后。
整个大殿中极为安静。
所有的官员都被皇帝如此大胆的改革之法惊呆。
“陛下大才!此事既然是改制,那便交由臣的改制馆负责吧。”
许久后,温体仁率先行礼说话。
他作为首席改制大臣,地位和内阁辅臣相当,在经过许多事后,一心只为辅佐皇帝,名留青史!
“嗯,温爱卿既然愿意,那此差事就交由你负责吧。”
朱由检说完的同时,目光看向内阁道:“关于技工改制问题,内阁牵头要多研究一下朕在技工改制法中的内容,配套实施对应的政策,特别是一些法令,若是大明律中没有,便增加相应的法度,若是有但不齐全,可慎重商议后,进行补充完善,在制定律法之前,一定要经过严谨慎重的调查和反推,不可孟浪施行!
总之朕就一句话,不论是新政改革,抑或是技工改革,都必须要有完善的律法配套实施,不允许出现律法漏洞,致使有人钻律法漏洞!
若是有人已经钻了律法漏洞,待补齐漏洞后,一律重新查办!”
“臣等遵旨!”
一众官员行礼后,便匆匆散去。
朱由检看着离去的众位官员,背手看向远方的天空。
“呵呵,黄台吉,你想学朕改制,来吧!让朕看看你敢不敢跟!”
自己不论是推行新政,亦或是推行技工方面的改革,最大的前提是横扫国内的核心牛鬼蛇神,例如东林党,例如儒礼捏喉的孔孟。
还有以宗室为主的核心群体,这三座大山被自己收拾后,全国上下已经可以顺畅的执行自己的政令。
没有这个前提,别说新政,单土地兼并一个问题,都不可能解决。
任何的改制都是需要平衡!
有保守派稳定朝局,再加上改制派尽心办差,至此才可能推行下去。
自己的技工改制,遵循这个时代 ‘集权而务实’ 的治理特点,又针对技术奖励可能引发的权力、利益、社会结构冲突,提供了制度化的解决方案,使创新激励与王朝稳定得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