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海禁(2/2)
各字号军的将领如晋元军之类,则在各柱将军府内实行每年轮换任职,每三年则在军机院的统一部署下轮区域任职。
另外,就是以夏军建立之初周云编写的方法加强整训练兵,在全军实行统一练军之法。
并在各军内部实行对抗性训练,非战争时期,实行每年各将军府之间对抗性训练。
以上即是周云此次整编的目的,他要将原本一盘散沙,各势力互相牵制制约的局面,整编成以各将军府为整体,各区域将军府之间相互制约的夏军大一统局面,让夏军成为一支真正的铁军。
在夏军紧锣密鼓开展全面军队整编的同时,民政领域也在院使李岩的主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改革。
一时间,整个夏朝境内,各项新政如春风化雨,徐徐铺展开来。
科举制度得以恢复,莘莘学子们看到了仕途的曙光,纷纷埋头苦读,期望能在考场上一展身手,成为夏朝官吏一员。
农工商业也迎来了新的春天,朝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
对工商业者则减轻赋税、增加流通,助力他们扩大经营规模。
吏制改革更是大刀阔斧,淘汰了一批昏庸无能、贪污腐败的官员,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清正廉洁的人才充实到各级官衙,使得官府效率大幅提升。
税收整顿也在稳步推进,重新梳理了税收体系,派遣巡检司堵塞了税收漏洞,让当征必征,非征则消。
社会治安的整治同样卓有成效,官府加大了对匪盗的打击力度,组建了专门的剿匪队伍,深入山林、乡村,将那些长期为祸一方的匪盗团伙一网打尽。
同时,加强了城里和镇村路途的治安管理,增设了巡逻岗哨,百姓们的生活安全感大幅提升。
在土地问题上,虽然周云深知其重要性,但鉴于军队整编尚未完成,他明智地选择了暂缓大规模改革,只是严控土地兼并现象,避免百姓流离失所。
人口清查工作也在同步进行,通过向云社挨家挨户的走访登记,掌握了准确的人口数据,为后续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依据。
这一项项、一件件的政令,通过华夏报这个重要的宣传窗口,传遍了夏朝的每一个角落,在各地稳步推行。
不过,其中最为敏感的土地问题,在周云的谨慎考量下,并未全面展开改革。
毕竟,没有强大军队作为后盾,土地改革很可能会陷入混乱,最终无果而终。
而在众多事务中,有一个重点特别受周云关注,那就是海禁相关事宜。
说起海禁,可是一段漫长的历史。
夏朝原本没有海防概念,可自从拿下江苏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江苏的海州港、刘家港、松江府都拥有天然的优良港口,然而,明朝长达三百多年的海禁政策,严重束缚了这些港口的发展。
即便在隆庆朝,福建短暂开海,海禁政策有所松动,但由于诸多限制,开海并不彻底,这些港口始终未能迎来真正的繁荣。
随着明末朝廷势力的衰弱,管控能力大不如前,海禁政策名存实亡,在明朝灭亡前基本被废除,这些港口才开始了自由发展。
不过,因为缺乏朝廷的主导建设和规划,目前只能算是野蛮生长。
早在前往各军巡视之前,周云就已嘱托自家大舅子李平,前往这些港口深入查探情况。
他打算回到汝阳后,依据李平的调查结果,好好规划如何利用这些海港发展海外贸易,为夏朝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