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时隔数千年的兽灾,有炮无人(2/2)
基础伤害一千,最大射程二十公里,射速每分钟五枚,备弹二十枚!
而在战舰两侧,还各配备有五门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
基础伤害四百,射速每分钟十枚,最大射程十公里,备弹一百枚。
两门大口径战列重炮,可以直接击杀首领级巨狼,威胁二阶荒狼巨兽,而其余十门一百五十五毫米榴弹炮,有效杀伤的范围能覆盖两个篮球场,对付成群结队的进化荒狼,威力比林风的速射炮还强。
有这些武器进入战斗状态,配合林风守卫绿洲镇,至少能阻截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荒原狼群。
余下三四千只进化荒狼,在突破火力防线后,虽然也能对绿洲镇的各大村庄,造成一定杀伤和破坏……
但肯定不会威胁到绿洲战舰本身。
这也是林风想要的结果。
那便是在绿洲战舰不停摆的前提下,尽可能削弱林风各方势力。
好让自己在圣城支援力量到来之前,获得短时间内的绝对权力,以此尝试破解绿洲这艘镇级战舰的所有秘密。
为之后升级战车,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模仿优化路线。
不过最关键的是,如何用李家等三大家族成员,成为这场兽灾的挡箭牌。
从而好拾取他们遭受重创后的利益,迅速壮大自身。
随着指挥控制室内,惊呼声渐渐平息下去,众人只剩下脸色苍白,已经死一半的禁忌无声。
林风轻咳一声,见他们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应对的模样,忍不住开口提醒道:
“绿洲战舰作为镇级战舰,总不可能没配备武器系统吧当年就算不再有兽潮来袭的危机,至少还有其他敌对势力,比如游荡者或烈阳神教的威胁……”
“绿洲战舰敢单枪匹马的,行驶到烈阳禁区边缘,起码也得配备应对二阶强者的防御反击手段。”
听到林风的提醒,控制室的众人面面相觑,最终将目光看向林风身旁大助祭。
这位心灵大助祭,可是主教大人心腹中的心腹,受张辉主教的信任程度,远比大牧师和苏安神甫还高。
作为绿洲战舰的实际操控舰长,除了绿洲秘钥的持有者主教大人,没人比她更了解这艘数万吨的钢铁巨兽。
而随着林风的提示,这位陷入懵逼的心灵大助祭,终于回想起绿洲战舰中配备的火力系统。
随即朝林风开口道:
“有!而且能对二阶进化者造成威胁,要对付体型极大的族长级荒原巨兽,更是专业对口。”
“但这些传统的火炮,需要一百多人的专业炮兵队伍,才能发挥出真正威力……”
“当年绿洲战舰确实有这么一批老人,可如今过去了七八百年,最初那一批一阶进化者,早就寿终正寝的死去。”
“他们虽然按照主教大人的指令,培养许多徒弟和新兵,教会他们如何操控这些重火力,但毕竟七八百年来,绿洲战舰还没经历过一次实战……”
“如今传承了至少十五六代人了,没有实战的经历,也没有演练的验证,这一批火炮小队,估计在投入战斗后,很难发挥舰载巨炮的压制效果……”
“射击的命中率和准确度,还有射速的投送当量,估计很难达标。”
“现在的问题不是武器,这些舰载大炮都有好好保养,至少发射肯定没问题,但问题是负责操控他们的人手。”
说到这,大助祭压低声音道:
“主教大人也曾意识到这个问题,毕竟这是绿洲镇立足荒原的根本,几十年前,大人也向圣城提出过申请,请求派出一批职业的火炮精锐小队,前来担任绿洲火炮队伍的队长,提升战斗力。”
“可惜这一提议,被圣城主教区以人手短缺拒绝。”
“后面便是李家叛乱的危机,因为威胁来自内部,绿洲战舰的炮火并不能解决,脚下村庄的问题。”
“所以有关战舰火炮的人力改善,就被暂时搁置了。”
“久而久之,如今火炮小队,还能保留几成当年实力,在没有发射首枚炮弹前,谁也不得而知。”
“如果不是林执政官你提醒,我都差点忘了这茬事……”
听完大助祭的解释,林风眉头微皱,这可跟他预想的不太一样。
因为曾经扫描过绿洲战舰基本属性,了解到战舰的耐久度仍然在八点以上,且各项属性,也都能正常激活使用……
林风也就下意识认为,这艘战舰依然处于完备状态,磨损并没有多严重。
但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
战舰并非全自动的智能机械体。
作为一艘四五万吨级别的钢铁巨兽,还是陆地行舟的庞然大物,它是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需要数以千计的人员,进行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出真正战斗力。
这些年主教大人精力不足,对绿洲镇的掌控力度愈发下降,只能控制住绿洲的指挥控制中枢。
相当于把控住一个人的大脑和心脏,确保他能活下去。
但对四肢末端的病变,已经逐渐无能为力,导致现在空有一肚子重火力,却是四肢无力状态,无法打出重拳轰击。
而眼下如果战舰的超级火力,只能够勉强发挥不足一半的威力,造成的杀伤,只会更低。
估计很难命中二阶荒狼巨兽,还会有一半以上漏网之鱼……
那么原本借刀杀人,坐收渔翁之利的计划,很可能演变成绿洲保卫战。
绿洲战舰真有被荒原狼族,直接破坏重创的可能!
除非利用绿洲战舰的大杀器……
脱胎于月夜仪式的光棱之咒。
利用烈阳聚光的打击,再配合上人类进化者的牵制周旋,重创二阶荒狼巨兽。
但光棱之咒实际效果,谁也没底。
就在众人陷入绝望之际,大助祭忽然心有所感,神情凝重开口道:
“主教大人传来消息了。”
“他已经知道荒原狼来袭的危机,目前正在密室当中,请您过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