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文化交流活动,分享经验谈(2/2)
“这部影片是文化熔炉,拍摄时既要凸显东方文化神韵,又契合西方视觉与叙事偏好。”
他以片中角色塑造为例,其饰演的东方学者,气质沉稳、情感含蓄,可在动作设计上巧妙借鉴西方动作片节奏明快、力量感足的特点,于打斗场面融入东方武术的灵动飘逸,一招一式既有东方诗意,又具西方观影 “爽感”。
“在台词处理上同样煞费苦心,英语台词要把握西方语言逻辑与情感韵律,同时揉入东方的谦逊、委婉,找到平衡方能让角色真实鲜活。”
谈及跨文化合作的磨合,二人相视一笑,感慨颇多。君墨染讲述在国际剧组,因文化习俗差异产生的 “小插曲”:一场群戏拍摄计划因西方节日假期临时调整,起初让习惯紧凑拍摄节奏的团队措手不及,但借此深入了解西方节日背后家庭团聚、重仪式感的文化内涵后,大家增进理解、灵活应对,反而凝聚更强协作力。凌逸尘补充道,东西方演员对角色理解角度不同,常碰撞出奇妙火花。西方演员侧重个体性格展现,东方演员注重角色于集体、家庭关系网中的定位,交流中彼此启发,拓宽诠释维度,像讨论一场亲情戏,西方视角强调个人情感宣泄,东方则深挖家族纽带维系下情感含蓄表达,融合后让情节更有层次。
互动环节,台下各国文化从业者踊跃提问。有欧洲导演好奇如何将东方传统文化元素巧妙植于现代故事框架,凌逸尘以中国神话 “精卫填海” 改编设想作答,保留精卫坚韧不拔精神内核,置于科幻星际探索背景,借外星海洋、神秘能量设定,让古老传说焕新,适配全球观众对科幻与励志故事的喜好。一位亚洲编剧询问面对西方主流市场,东方题材剧本创作 “密码”,君墨染点明挖掘普世情感共鸣的关键,如以东方家庭伦理为蓝本,聚焦亲子和解、手足情谊,用细腻情感、曲折情节跨越国界,唤起人类共通情感体验,易被西方接受。
国内文化交流场合,他们则聚焦本土传承与国际接轨。在高校艺术讲堂,面对莘莘学子,分享从传统戏曲汲取表演养分经历。凌逸尘现场示范京剧台步、手势,讲解其对角色仪态把控、情绪渲染助力,劝勉学子扎根民族文化厚土;君墨染拆解昆曲唱词咬字、唱腔韵味,阐述转化为影视台词独特感染力妙处。谈及走向国际,强调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以《卧虎藏龙》《英雄》为典范,剖析影片依托绝美画面、武侠精神内核,借国际叙事手法包装,在全球掀起东方武侠热,激励年轻创作者传承创新,推陈出新。
从国际峰会到校园讲堂,凌逸尘与君墨染借一次次分享,剥开演艺跨文化实践层层迷雾,撒下文化交融希望种子,让东方文化借影视艺术之帆,破浪远航于世界文化之海,也让西方优秀理念、技艺于本土落地生根,双向奔赴,共筑多元文化繁花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