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学名张好古 > 第三六二章 往粥盆里扬沙子

第三六二章 往粥盆里扬沙子(2/2)

目录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粥里便开始掺入适量的沙子。这一招果然厉害,那些原本想来吃白食的人,看到粥里有沙子,都纷纷打起了退堂鼓。毕竟,谁也不愿意吃带沙子的粥啊!就这样,来吃白食的人越来越少,真正需要救济的灾民们终于能够得到足够的食物了。

这边的事情处理妥当后,张好古也该启程返回西安城了。在他临行的前一天,陈其瑜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宴会,以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气氛十分融洽。

在西安的事情圆满解决之后,张好古没有丝毫停歇,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回了潼关。仅仅过了两天时间,方以智就率领着运粮队如预期般抵达了潼关。

张好古与方以智会面后,两人立刻展开了深入的商议。他们仔细讨论了粮食的分配方案,确保每一批粮食都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到需要的地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最终确定了一个详细而周全的计划。

接着,张好古将这批珍贵的粮食郑重地交给了陕西布政使司衙门的官员们。这些官员们深知这批粮食对于当地灾民的重要性,他们接过粮食时,脸上都露出了凝重而感激的神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一批又一批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抵陕西。这些粮食犹如及时雨一般,滋润着这片饱受旱灾之苦的土地。当地的灾民们终于得到了足够的食物,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人们看到朝廷如此关心他们的疾苦,纷纷对崇祯帝感恩戴德。他们心中充满了希望,相信在朝廷的关怀下,他们一定能够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

不知不觉间,这次赈灾行动也渐渐进入了尾声。张好古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将其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文字报告。这份报告不仅记录了赈灾的具体情况和成果,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应对类似灾害的建议和思考。

最后,张好古将这份报告郑重地递交给了内阁。他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朝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护国军的将士也慢慢的靠拢到潼关,这次的赈灾,可以说是成功的一次,不仅朝廷救灾所用的粮食全部到位,还有一些各地官员和士绅所捐也运了过来,这样,陕西的这次赈灾算是圆满完成。

终于到了回返的时候了,那些运粮的大车也都没空车回去, 而是拉了一些特产,一些红枣,花椒等物,最多的就是柿子了,足足四十大车。

这些物资,张好古和陈其瑜约定,等到了京城,张好古就把银子送来。要不是张好古身上银子带的少,他也就把款子付了,没办法,只好回去后,在想法给送过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