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红楼两小无猜玉轩情 > 第246章 抄家

第246章 抄家(2/2)

目录

终于,一个月后,太上皇被下葬皇陵,随着太上皇的下葬,京城上下都以为太上皇死去的震动结束了,却不想宣帝的一道旨意,让京城局势更加紧张了。

太上皇的葬礼在一片庄严肃穆中落幕,皇陵前,巨大的汉白玉墓碑缓缓立起,碑身刻满了对太上皇一生功绩的颂词。随着最后一抔黄土洒下,送葬队伍中的哭声渐渐停歇,京城百姓本以为这场因太上皇离世带来的震动就此画上句号,生活将逐渐回归往昔。

然而,宣帝的一道旨意却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旨意内容为:彻查太上皇生前在玉虚宫服食丹药的所有细节,包括丹药的炼制配方、供应渠道以及相关利益输送链条,但凡涉及人员,无论官职大小、地位高低,一律严查到底,绝不姑息。这道旨意迅速传遍京城,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些与玉虚宫有过往来的官员。平日里,玉虚宫作为皇家道观,不少官员为求仕途顺遂、延年益寿,与道士们交往密切,或暗中馈赠财物,或为其提供便利。如今,他们生怕自己与玉虚宫的那些隐秘勾当被揭露,纷纷坐立不安。有些胆小的官员,甚至开始偷偷转移财产,安排家人后路,整个府邸笼罩在一片惶恐的氛围之中。

而那些曾经在甑老太妃党羽势力范围内的官员,更是如惊弓之鸟。甑老太妃虽已被赐死,但她的势力盘根错节,众多官员或被其拉拢,或受其胁迫,与她的罪行或多或少都有牵连。他们深知,此次调查一旦深入,自己很难全身而退。于是,这些官员开始私下联络,试图商讨对策,以求自保。他们在深夜的密室中,压低声音,神色慌张地分析局势,有人主张主动向宣帝坦白,争取从轻发落;有人则妄图销毁证据,负隅顽抗,可无论哪种方案,都无法让他们真正安心。

京城的富商们也受到了波及。玉虚宫的丹药生意背后,有不少富商参与投资。他们为道士们提供资金,购置珍稀药材,期望从丹药的“神奇功效”中获取巨额利润。如今,随着调查展开,他们担心自己的财富来源被曝光,财产被没收。一些富商甚至开始贿赂负责调查的官员,试图阻止调查的推进,然而,他们的这些小动作很快就被宣帝安插在暗处的眼线察觉。

在朝堂之上,大臣们也分成了不同阵营。一部分正直的大臣坚决支持宣帝彻查到底,他们认为这不仅是为太上皇讨回公道,更是整顿朝纲、肃清官场腐败的绝佳机会。他们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列举玉虚宫丹药乱象可能带来的种种危害,恳请宣帝加大调查力度,不放过任何一个作恶之人。而另一部分与案件有牵连的大臣,则在朝堂上默不作声,或是试图转移话题,干扰调查的方向。他们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焦急万分,时刻关注着调查的进展,生怕自己的秘密被揭开。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惊人的内幕被揭露出来。原来,玉虚宫的道士们不仅与朝中官员、京城富商勾结,还与一些江湖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江湖势力为他们提供药材的特殊运输渠道,帮助他们躲避官府的监管,同时也在暗中为他们提供武力支持,以防事情败露。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调查丹药炼制配方时发现,其中一些珍稀药材的获取方式极其残忍,涉及到对珍稀动物的捕杀和对一些神秘之地的非法开采,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社会秩序。

京城的百姓们也开始关注起这场调查。起初,他们只是在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对朝廷的举动表示好奇和期待。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丑闻被曝光,百姓们的情绪逐渐从好奇转为愤怒。他们没想到,在这看似太平的京城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多的黑暗和罪恶。他们纷纷走上街头,聚集在皇宫前,高呼口号,要求朝廷严惩那些作恶之人,还京城一片清明。

面对京城内外的种种压力和复杂局势,宣帝却表现得异常冷静和坚定。他深知,此次调查关乎国家的未来和百姓的福祉,绝不能半途而废。他不断调配人手,加强调查力量,同时严厉警告那些试图干扰调查的官员和势力,一旦发现,必将严惩不贷。在宣帝的铁腕手段下,调查工作逐渐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个个涉案人员被抓捕归案,一桩桩犯罪事实被公之于众,京城的局势愈发紧张,而这场风暴的最终走向,仍悬在所有人的心头,让人拭目以待 。

“经查,江南甑家鱼肉乡里,借给太上皇寻药为借口,横行不法,传旨成国公,将甑家上下人等全部缉拿,查抄甑家,另传旨福建的忠靖侯,捉拿甑应嘉归案!”

终于,拿人问罪,开始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