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 > 第255章 绝地反击

第255章 绝地反击(1/2)

目录

面对老戏迷李慕白的严厉批评,双钱班上下深感压力巨大。

夜已深,排练场内灯火通明,每一个人都在加班加点,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到尽善尽美。

钱博与钱扬更是身先士卒,亲自指导演员们的唱腔与做功,从眼神交流到步伐节奏,无不精益求精。

他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为了赢得老戏迷的认可,更是为了证明双钱班对沪剧的热爱与执着。

在这不眠之夜,排练场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既紧张又充满决心的氛围。

灯光将每个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仿佛也在无声地诉说着他们心中的坚持与不屈。

老戏迷李慕白的严厉批评,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双钱班全体成员心中的警钟,让他们意识到在艺术的道路上,容不得半点懈怠与妥协。

钱博,作为班主,他的眼神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他深知,李慕白的批评虽严,却字字珠玑,直指双钱班近年来在创新中可能忽视的传统精髓。

于是,他决定亲自上阵,不仅复原了几出经典剧目中的高难度唱段,还亲自示范,将那些几乎被遗忘的传统身段一一展现,力求让每一位演员都能感受到沪剧深厚的文化底蕴。

钱扬,则是那位总能在关键时刻激发团队灵感的艺术总监。

面对压力,他没有退缩,反而激发出更强的创造力。

他提出将现代元素巧妙融入传统剧目中,既保留沪剧的原汁原味,又不失时代感,以此回应李慕白关于“传统与创新如何平衡”的质疑。

钱扬带领编剧团队彻夜不眠,反复推敲剧本,力求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台词都能触动人心,同时又不失沪剧的韵味。

演员们也被这份热情深深感染,不再将李慕白的批评视为负担,而是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他们开始主动加班加点,相互切磋,不仅在技艺上追求极致,更在情感表达上下功夫,力求每一次表演都能直击观众的心灵。

排练场里,时而传来激昂的唱腔,时而静默得只能听见呼吸声,那是每个人都在内心深处与自己对话,寻找那份最真挚、最动人的艺术表达。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钱班的排练逐渐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与默契。

他们开始相信,真正的艺术不在于迎合,而在于真诚地传达与分享。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排练场的窗户,照耀在每一个疲惫却充满希望的脸庞上时,双钱班的成员们知道,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在准备一场演出,更是在为沪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终,当双钱班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努力与热爱站上舞台,他们的表演不仅赢得了老戏迷李慕白的点头称赞,更赢得了广大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那一刻,所有的压力与汗水都化作了无尽的荣耀与喜悦,证明了只要心怀热爱,勇于挑战,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达不到的高峰

公演之日终于来临,戏院内座无虚席,就连平时难得一见的沪剧名家也纷纷前来观战。

李慕白坐在前排,一脸严肃,目光如炬,仿佛要将台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尽收眼底。

随着大幕缓缓拉开,双钱班的沪剧《玉堂春》正式开始。

这一次,他们的表演与之前截然不同,唱腔婉转悠扬,做功细腻入微,服装道具更是焕然一新,令人眼前一亮。

台下的观众被深深吸引,掌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

就连李慕白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演出结束后,李慕白缓缓起身,走到后台,对着正在卸妆的双钱班成员说道:

“今日之表演,方显沪剧之真谛。双钱班,你们做到了。”

此言一出,双钱班成员无不欢呼雀跃,他们知道,这不仅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沪剧传承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从此,双钱班在上海滩名声大噪,成为了沪剧界的一颗璀璨新星。

而李慕白,也成为了双钱班的常客,时常给予他们宝贵的建议与指导,共同推动着沪剧的繁荣发展。

沪剧团有了资金支持,双钱班日夜赶工。

钱博负责修复戏院,钱扬则带着演员们排练。

他们将《梦回梨园》重新改编,保留了沪剧的方言特色,又融入了京剧的唱腔和华丽的武打场面。

开演前夜,钱博发现钱扬独自在后台修改剧本。

\"怎么还在改?明天就首演了。\"

钱扬抬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大哥,我刚才突然有了灵感。

第二幕张生梦游梨园那段,如果加入昆曲的水袖舞,再配上现代舞台的灯光效果,会不会更有冲击力?\"

钱博皱眉:\"太冒险了。

老观众们未必接受这么多新元素。\"

\"但战后上海需要新鲜血液。\"

钱扬坚持道,

\"大哥,艺术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

钱博最终让步,但他没想到,这个决定会在首演时引发轩然大波。

首演当天,天蟾戏院座无虚席。

当《梦回梨园》演到第二幕,钱扬饰演的张生在梦中遇见梨园仙子时,舞台突然暗下,一束蓝光打在钱扬身上。

随着昆曲笛声响起,八位身着水袖白衣的舞者飘然而出,现代舞与传统戏曲完美融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