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月色入高楼 > 第68章 里短

第68章 里短(1/2)

目录

这会儿,她倒是庆幸起来,自己虽然没有婆婆帮衬,但也没受磨搓,没在婆婆手上立过规矩,比上不足,比下绰绰有余。

俩人说着话,诉着苦,手底下的扁豆也也一大片一大片地倒下来,不知什么时候,悬在西山头的太阳已经摇摇欲坠了,东山头的小路上,稀稀拉拉出现了几个身影,那是放学回家的孩子们。余豆花和吴春草一看见孩子们的身影,立马停下手上的动作,弯腰撅着屁股,就近抓两把身旁拔倒的扁豆,整整齐,根子相对着掺一下,左右一拧,再一拧,然后往地上一放,一笼扁豆便成了。俩人配合默契,如此这般很快便将满地散落的扁豆拧成笼,给整整齐齐地摆码成一排,这才直起腰来,拍拍身上的土,擦擦额头的汗,把一笼一笼的扁豆提到地头,孩子们也早就得了嘱咐,放学回来各自赶到自家地头,每人背起一捆扁豆,边说着话边回家了。

夕阳已经彻底坠落,只留些许的余晖还在与它奋斗了一天的世界依依惜别,山路渐渐掩映入朦胧的夜色中,但是在这条路上走了十几年几十年的人,就是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这是唯一的、回家的路。

张友成背起属于他的那一捆,在前面走,嘴里喃喃有词,细心一点的就能听见他正默背着一篇课文,宁英错后一些,但他脚步快,眼看就要赶上张友成了,本以为他要和张友成一起走,谁知他几步就超过了他,小碎步颠吧颠吧地径直往前走了,像是前面有什么要紧的在吸引着他追似的。

宁金子吊儿郎当的,也不知道是回家了还是落在后面,一直没见人影,吴春草等不住他,只好把他的那部分拆开加到自己和宁前的里面,预备挣扎着背回去,少跑一趟路。

孩子们前面已经走了,余豆花和吴春草进行最后的扫尾工作,将地里散落的扁豆秧子捡了,背起自己的那一大捆才往回走,两人一前一后,却丝毫不影响谈话。

“端午节马上到了,你今年做啥呢?”吴春草大声问余豆花准备做什么吃食,毕竟端午是个大节日,有很多的讲究的。

做什么呢?自然是起一盆面,烙几张饼,回一趟娘家,别的她也做不好,干脆不做,免得糟蹋粮食。往年里,老太婆煮甜胚子拿手,总要煮一盆,给孩子们送一碗。她妯娌何莲莲的荞面凉粉做得好,端午节少不了要弄一大锅的,照例也会给自家送两块,娘儿几个也够吃了。

最主要的还是回娘家,端午节在当地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仪式,嫁出去的女儿是要回娘家看娘的,伴手礼就是自己亲手烙的花馍——顾名思义,就是用顶针之类的圆形东西在一块圆圆的馍上面印出花样子来,寓意团圆、圆满,也是报娘恩的意思。余豆花已经两年没有在端午回过娘家了,她已经打定主意今年一定要回一次。

回娘家,跟端午回娘家,涵义是不一样的,庄里的女人,只要婆婆健在的,都会在端午回娘家看娘,留婆婆在家等女儿。偏偏她婆婆郑四丫幺蛾子多,前年端午她去城里看小儿子,她的小儿子张卫星已经在城里待了好些年,据说出事故进了医院,她急得不得了,立马就买了车票去瞧,虽说不危及生命,但小叔子确确实实是躺在医院里的,婆婆要去看儿子当媳妇儿的也不能拦着她,余豆花自觉留在家里招待或许会回娘家的姑奶奶们。

去年端午,郑四丫病了起不了身,头晕乏力,身子软得连厕所都去不了,只好去镇上住院输水,这次两个儿媳妇一个陪护一个看家,谁都没逃脱,来来回回折腾得一家人都没得消停。

余豆花想着今年总能消停一下了吧,再不回娘家,老娘该起心思了。她满怀信心,却忘了一句古话,计划不如变化。她谋了一年,临到事头了,郑四丫却要回娘家,让两个儿媳妇自行商量,留一个看家。偏偏何莲莲堂妹出嫁,就算不端午,她也是必定要回娘家的。余豆花气了个半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