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把太子带到正道上去!(2/2)
“是啊,天底下神奇的东西多的是,当年张骞出使西域不就带回来很多作物吗”
朱云峰敲了敲桌案道:“而这种土豆、红薯其实已经在南方出现,被西番洋人从西方大陆带到了东方。但朝廷却不重视,也不在意,看不到它的价值,虽然不能怪他们。可我要说的是,做皇帝就不能封闭,只想着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安稳就行,还得开眼看世界,看看全世界其它国家的发展,学学更好的知识,即便比自己落后的国家也要多交流啊,刚好也能获利不是”
“获利”
朱慈烺挠挠头道:“如何获利”
“听说过一句话吗”
朱云峰笑道。
“什么话”
“君子不重则不威!”
“这我知道。”
朱慈烺忙道:“这是孔子说的,说君子应当庄重,如此才有威严。”
“错误的。”
朱云峰摇摇头:“再庄重碰到刀剑,一刀剁了你的头,你还有什么威严”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下手如果不重就树立不了威信。威严是打出来的,是手里有剑才有威信。手中无剑,和手中有剑而不用是两码事。”
“一个弱小的国家君主,即便他再威严庄重,若是他对你发出威胁,你都会觉得他弱小的可爱。”
“但若是个强大的国家君王,你的国家国力比他弱小,哪怕他只是跟你笑嘻嘻地说了一句戏言,你都得诚惶诚恐,战战兢兢。”
“所以当年成化犁庭之后,就没有继续再针对女真进行大规模清除的军事行动是错误的,结果造成了女真做大,大明江山最后再一次沦落到了异族的手里。”
“成化犁庭这样的行动应该一直保持,每年都要深入敌人国境,抢夺他们的财物,镇压他们的反抗。”
“并且不止是女真,蒙古、朝鲜、日本、安南、吐蕃、西域,这些年年都要打,年年都要揍。更远的还要出海,学学太宗下西洋,多捞点金银财宝回来也是好事。”
“可是先生们说这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
一番话语让朱慈烺有点怀疑人生,说道:“他们说当年暴秦就是如此穷兵黩武,以至于二世而亡。汉武当年亦是如此,以至于国家濒临崩溃。”
后世秦始皇汉武帝风评都高,但在古代,李世民说他俩“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
朱熹说他俩“末年海内虚耗,去秦始皇无几。若不得霍光收拾,成甚么”。
基本上风评不太好。
朱云峰笑道:“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是因为打仗没赚到钱,赚到钱了那就不是穷兵黩武了。现在如果沈阳有座金矿银矿,你把沈阳打下来,抓了女真人当奴隶采矿,得到的金银用于军费开支,不动用国库,甚至还有多的金银送入国库以用来发展国内,这还能算是穷兵黩武吗”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那一瞬间,朱慈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连连点头道:“原来是这样,那先生们为何又希望止戈修好,不愿意动刀兵呢”
“因为打仗多了,武将们的地位就上来了,自古以来文武均衡,但从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时期,武将掀起多大风浪,攻城略地、虐民屠城,甚至把人当两脚羊一样吃。”
朱云峰毫不犹豫地道:“所以自宋朝以后,汲取唐末至宋初的教训,包括皇帝在内,文官与皇帝联合起来打压武将,便有了所谓与士大夫治天下之说。到了咱们大明,明初的时候武将有抬头之势,但太祖他老人家把武将们屠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基本都是死得算早的。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勋贵死伤不少,文官自此掌握大权,那自然要时时刻刻压制武将,防止惨剧发生。”
说着朱云峰也叹道:“其实也不能怪文官们如此,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国武将们造的杀孽实在是太重了,我是皇帝我也得联合文官打压。只是从宋到现在,有些矫枉过正。以至于宋朝丢了燕云十六州后,一直到咱们大明才把燕云拿回来,所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做皇帝就得平衡好其中,做得好了是李世民,做得差了那就是晚期的李隆基,这很考验皇帝的能力啊。”
朱慈烺叹道:“我明白了。”
“嗯,明白这些就好,你爹最糊涂的地方就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以至于变成这样。”
朱云峰说道:“治理一个国家没你想的那么容易,但也没有太难。只要紧抓基础道理就行,最基础的道理是什么是百姓过得好,百姓能吃上饭,穿上衣服,生活过得去,那么即便国家不富裕,百姓也不会推翻你。但若是民生凋敝,还要穷奢极侈,那么国家就会灭亡。所以当皇帝就只要会办一件事情就行。”
“什么事”
“绞尽脑汁让百姓活下去。”
“我明白了,这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你可以这么理解,但你觉得实际操作应该怎么操作”
“额”
朱慈烺一时犹豫道:“我不太明白监国的意思。”
朱云峰白了他一眼道:“就是如果百姓没有田地,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没有钱用,你该怎么办想想我之前怎么教你的”
“我懂了!”
朱慈烺毫不犹豫地说道:“百姓无地,就杀地主劣绅分他们的田地。百姓无衣,就杀贪官污吏夺了他们的衣。百姓无钱,就出兵抢夺,哪怕是从别的国家手里抢,也得让百姓有钱!”
那一瞬间。
正道的光。
撒在了大地上啊!
朱云峰的眼睛亮了,忍不住感叹道:“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话糙理不糙。
大明的太子,总算是被自己教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