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灵魂错位之风云三国 > 第88章 协商 解决

第88章 协商 解决(2/2)

目录

周瑜看到这一幕,心中也不禁泛起一丝怜悯。他走上前,查看了一下土地的情况,眉头紧锁。

他们继续前行,仔细观察青河的河道、水流速度以及水利设施的状况。青河的河道中,沙石堆积,水流受阻。有些地方,河水因为长期的淤积而变得狭窄,水流湍急。

“此处河道狭窄,水流不畅,若加以疏通,或许能增加水量。”一位水利专家说道。他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者,头发花白,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蹲在河边,仔细地查看了河道的情况,手中拿着一根木棍,在地上比划着。

“但这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另一位专家提出疑虑。他是一位年轻的学者,面容清秀,但神情严肃。他看着眼前的河道,计算着疏通所需的成本和时间。

考察结束后,双方重新回到营帐,开始了新一轮的谈判。

“公瑾,此次考察所见,想必你也心中有数。若双方能共同出力疏通河道,再合理分配水资源,或可两全其美。”诸葛亮说道。他坐在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诚恳地看着周瑜。

周瑜沉思片刻,说道:“此计可行,但具体如何分配,还需仔细商讨。”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接下来的日子里,谈判一轮接着一轮。双方代表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蜀汉农田面积虽大,但东吴水利设施更为完善,应多分一些水。”东吴代表说道。他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将领,声音洪亮,态度坚决。

“不可,蜀汉人口众多,需水更多,理应多占份额。”蜀汉代表据理力争。他是一位文官,面容清瘦,但言辞犀利。

谈判桌上,文件堆积如山,双方的意见和建议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纸张。每一份文件都承载着双方的期望和担忧,每一个字都关乎着百姓的生计。

就在谈判陷入僵局之时,诸葛亮和周瑜再次单独会面。

“公瑾,如此僵持下去,对双方都无益处,不如各让一步。”诸葛亮诚恳地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希望周瑜能够理解他的苦心。

周瑜长叹一口气:“孔明,你我皆为百姓谋福祉,就依你所言。”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对和平的渴望。

最终,经过多轮的谈判和实地考察,双方制定了一个详细而合理的水利分配方案。

“根据农田面积、农作物种类以及水利设施状况,东吴在丰水期可多分一成水,而在枯水期,蜀汉则多分半成。同时,双方共同出资出力,修缮和扩建水利设施。”诸葛亮宣布道。他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传遍了整个营帐。

这个方案得到了双方的认可,达成了妥协。

“愿此次协议能长久维持,造福两岸百姓。”周瑜说道。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青河将继续滋养这片土地。”诸葛亮回应道。他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随着协议的达成,青河两岸的百姓们欢呼雀跃。他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希望。在田间地头,人们开始准备春耕,期待着一个丰收的季节。

而诸葛亮和周瑜的智慧和担当,也为两国的和平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