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琉璃(2/2)
“此事倒非机密,可以告诉你。”
两人对视一眼,屋内的白珏和林安栋他们,按照年龄其实已经可以入亲军都尉府了。毕竟,他们参与亲军都尉府如此多的密事,自然不能让他们一直在外面。
可这些人对于苏闲,却是有问必答。
他们的下场,其实只有两条路,印版案结束后,要么成为自己人,要么灭口。
然而圣上对此一直默认,并无特别指令,蒋指挥也似乎刻意如此,所以瞒是瞒不住的。
“是!”
其中一人点头,但说完这些,他们二人也继续回到“门神”位置,不再多言。
见此,苏闲心中一凛,仅仅一个消息,他就可以想到很多。
苏闲并没有走进去,而是思考了一会儿后。
再度得到答案。
此事不是现在的自己能牵扯进去的。
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印版案的漩涡,之前不借着民收民解的机会揭开。
甚至那个很明显的线索,蒋瓛明明已经行动,却依旧“石沉大海”……
此事越是积蓄下去,最后爆发的冲击波就会越大。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苏闲很快反应过来,全当不知。
转而找到黄恪、以及贾贤他们。
近期格物院的处境,越来越难,他再度见到二人的时候,两人蹙着眉头,还打着算盘。
“再这样下去,我们得先卖出几座书坊,甚至关掉一部分香料店了。要不然,这个月的月俸都不知道怎么发下去。”
“卖这个月卖下去,下个月怎么办到最后关门算了。”
“可我们运行不下去了啊,要不只能让一部分工匠先离开……”
“这怎么成”
“唉!格物院还是进展的太快,之前还能靠香料,现在这收入一断,马上崩盘。”
官面上,格物院似乎真的是大本堂这些学子的玩闹地,然而实际情况,整个京城的人都知道,现在身系近两千“富户”的身家性命。
而黄恪和贾贤,两位原本应该是国子学的学子,现在俨然格物院的两大管事。
“可查到,是哪些人开了那些香料店”
苏闲开口后,两人很快转过身来。
“还能是谁我都打听清楚了,别管那些什么张姓王姓的商贾,往上面一数,不是什么侯爷默许,就是什么勋贵子弟。”
“院长,你可知道那些所谓的应天快报,奇闻杂谈之类的,仿照咱们格物快报,甚至在上面开始批判我们格物快报蛊惑人心的背后人是谁”
苏闲一愣,这个他还真不清楚。
“谁”
“胡孝诚!”
在苏闲还没反应过来之际,他就继续说道:“胡相的长子!当然,名义上这些快报,都是什么各家的书房成立起来,但大部分都听命一个人,好像是什么安家。”
“但这个安家家里的嫡长子,就是胡孝城身边的书童。”
此刻。
苏闲的脑海中很快出现,那个在大街上,纵马狂奔,并且带着人嘻嘻哈哈,还大骂前方挡路之人没眼睛的少年。
“是他吗”
苏闲有些惊讶,但更多的却是奇怪。
而正在他想着的时候,贾贤似乎想到什么,取出一封看起来和格物快报差不多的纸张。
“您看……这上面也跟咱们一样,只不过人家先是记录了什么奇谈,还说某地传出祥瑞!”
“这第二版面,又说城东的坊市多了许多的琉璃,每一个都得晶莹剔透,非大富大贵之人不可收藏……”
“剩下的都是批判咱们格物院的,还说蛊惑民心,借着皇长孙的名义大谈国事,居心叵测!”
“剩下的,就是什么外地商贾,统统去老张家铺子,谈香料……还全是外地!”
说起这些,两人明显非常不忿。
因为这段日子,如果按照正常的做法,格物院不至于落到如此地步。
然而,这些店铺自从如同雨后春笋的冒出来之后,明着看起来各是各家,纷纷坐着自家的买卖。
但是暗地里,却全都朝着格物院来招呼。
英雄都双拳难敌四首。
更何况他们呢!
而这也是格物院越来越运行不下去的原因,他们是想过,也去外地售卖味精。
然而,又能谈多少,好不容易联系好了商贾,第二天就被别人以更低的价格给抢走。
再加上格物院扩张的脚步一直没停止,前不久,甚至还去买什么铁匠铺,又是一大笔钱……
正在他们想着的时候。
苏闲的目光却停留在那第二版面上。
澄澈琉璃
他眼前闪过这四个字,心中有些古怪。
但下意识的还是问道:“我记得上一次在天江楼,咱们不是给外面使用了铁器工艺吗”
“这东西就没人来问”
闻言,黄恪一脸苦闷,甚至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我说小院长,这东西一般人也不敢来问啊,倒是军器监的人来过,一些勋贵家里的人也来问过,还来咱们这里见识过。”
“可亲自上手之后不久,还没等谈下去,他们就纷纷退去了,我稍微打听了一下,据说还是宫里的意思。”
“这东西的工艺,暂时只能交给军器监。”
“嗯”
苏闲一愣,他倒是没想到这些。
但目光却是看向那第二版面。
“算了,之前的就不说,这琉璃之物,是真的还是假的”
见苏闲话语转的极快。
黄恪也反应过来,“当然是真的。”
他很快说道:“自从洪武开国以后,陛下有意和外邦建立起联系,所以这些年来,一直给外面派出了不少的使团……”
“这其中,虽然有如同高丽一样,顽固不化,继续依附北元的,也有如同倭寇一样,远在海洋之外,摸不清老巢的。”
“但大部分还是联系起来了。”
“而前两年,您提出的钱庄,西番的那些人可着实做的不错,可一来二去之下,商镇是建立起来了,但交流也就频繁了……”
说到这儿,贾贤似乎想到什么,一脸羡慕道:
“听说就从商镇那里,流出了西番那边不少的好东西,就比如那琉璃一样透明的水晶杯,还有琉璃珊瑚……一个个看起来华美精贵。”
“且还不只是纯净的透明色,听说还有天然形成的紫色、酒红色……一个个美轮美奂。”
“这段日子,从西番商镇一路运回京城,可受到了不少富户的青睐。”
“听说,一个透明色琉璃酒杯,能卖到五十多贯宝钞,而紫色的,更是天价。还有那据传从海底里,派下去上百人挖出来的紫色珊瑚,回来的时候甚至遇上了海妖……”
“一番损失惨重后,这才运送了回来,兜兜转转,流落到咱们大明……昨晚甚至卖出了天价!”
“对了,除此之外,占城人、真腊、安南人也来了……”
“我还听说,一些外邦使团也要趁这机会逐渐入京,觐见圣上,他们也带来了不少好东西,还号称有什么海外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