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航南极圈(P)~昆仑站见闻(2/2)
另外,还专门设置了特殊科研设施,有冰芯钻取场地,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冰层厚度可达数千米。站内设有专门的冰芯钻取场地,用于获取古老冰芯样本,这些样本能够恢复数百万年的地球气候记录,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规律。此外还可以航空观测支持,昆仑站作为南极内陆考察的重要基地,支持固定翼飞机(如“雪鹰601”)的起降,用于执行航空遥感观测任务。
在科学研究贡献上,昆仑站的科研设施为全球气候变化、极地地质、天文观测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例如,通过冰芯分析,科学家能够重建地球历史气候;通过天文观测,昆仑站为研究南极地区的宇宙射线、暗物质等提供了宝贵数据。
南极昆仑站的科研设施种类齐全,功能强为全球气候变化和天文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这些设施体现了中国在极地科学研究领域的技术实力和持续投入。
昆仑站所在区域气候极为严酷,年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58.4c,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80c。
由于昆仑站地处高海拔地区,极度缺氧,同时风速较大,常年被冰雪覆盖,这片区域被称为“人类不可到达的生命禁区”,但中国人却创造了奇迹。
南极昆仑站作为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使其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区域。
公元二十一世纪的2025年3月中国科考人员在昆仑站观测收集到的异常升温事件不仅反映了南极气候的极端波动,也再次警示全球变暖对极地环境的深远影响。这一现象对于研究南极冰盖的稳定性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