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频言情 > 重生陈玉成之再塑中华 > 第101章 重商主义

第101章 重商主义(2/2)

目录

山西则相对要好上许多,因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山西的工商业的发展要好上陕西太多。陕西新军接手晋南以后,陈玉成自然要利用这一优势,尽量引导闲余资本投资到工商发展上去。临汾铁厂所需生铁和焦炭等原料物资的采购,陈玉成都尽量按时结算货款,避免因为债务问题让这些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早早夭折。

明清时代,全国共有十大商帮,其中七大商帮都分布在长江以南,包括徽商和宁商等着名商团。而江北除了鲁商以外,晋商和西(陕西)商各占其一。二者由于风俗习惯接近,因而在经商活动中形成了相互结合的传统。人们通常合称他们为“西商”,或“山陕商帮”。

由于历史、地理优势等因素,十大商帮之中,以晋商实力为最。晋商最初主要从事盐、粮、布、铁等货物,随着资金愈加雄厚,晋商又开始插足钱庄、票号领域。生意遍布大江南北,会馆密布全国各地,无论是偏远的云贵疆藏,还是繁华的京城、吴扬,都有晋商的身影。

他们北走边疆,东渡东瀛,南达南洋,还开辟出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蒙古直达俄境西伯利亚、彼得堡及莫斯科的国际商道,由此步入了辉煌时期。到了清朝,晋商已成为国内势力最雄厚的商帮。

到了清朝中期,山西商帮又分为晋中和晋南两大商帮。金融行业之中,晋中商帮主要从事票号,而晋南商帮则从事钱庄的经营。只不过此时晋中商帮刚刚兴起,而晋南商帮则是如日中天。

晋南商帮又分为平阳商帮和璐泽商帮,二者都有着近五百年历史底蕴,实力都非常雄厚,不过平阳商帮由于长期插手盐业和钱庄生意,实力更胜一筹。只是太平军两次进入晋南,经过太平军两次洗劫以后,晋南商帮也算损失不少。不过晋南商帮店铺、钱庄遍布天下,资产分散,这点损失对于他们来说,还不能算得上切肤之痛。

俗话说一业兴而百业旺,晋南商业的兴盛,必然带动对更多货物的需求,所以工矿业的兴盛也必然的趋势。清末民初,山西皮革、棉纺、盐、煤、粮油、冶铁、陶瓷等工矿业,在全国来说,也是名列前茅。史上正是山西拥有良好的工商业基础,和相对开放的民风以及先进的经营理念,这才造就阎锡山时期山西经济一枝独秀。

陈玉成正是因为了解这种情况,才会如此做态,再加上官军这顶闪闪发光的红帽子,以及短期内剩余资金不能投资土地的限制,晋南的商人渐渐稳下心来。尽量扩大官军所需生铁、焦炭的产量。

甚至在商路开通以后,晋中的一些生铁商家也开始加入向临汾铁厂供货的行列当中。有了充足的煤铁供应,临汾铁厂和枪炮局可以日夜不停,加班生产,枪炮局枪炮产量迅速大增,可以日产火枪200杆,钢炮10门,当然火炮多是些中小口径的火炮。

不过随着工匠们熟练程度的提高,产量还有很大增加的空间。按照当前这个产量,新军全部火器化也不过需要半年时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