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九龙铁冶(六)(2/2)
山谷之中,树木葱荣,草丛浓密,隔着枝梢依稀能够看到小径的大概模样。小径之上,怪石嶙峋,高低不平,行走已是不易,更何况还要负重而行。
水塘位置低于矿洞大约有十余丈,所以这个时代类似虹吸装置的渴乌明显不适用。若是想引水到矿山,对面水位必须提升到一个相对的高度,如此才能形成足够的压强,利用U型管装置把水引到矿山之上。输水介质倒是无需担忧,用空心大竹套拼起来,以麻漆封裹,通过山谷接引过来就行。这样在保证矿山用水的同时,并带动水力锻锤运转。
若要提升水位,难度也不大,可以利用筒车等装置把水位提上去。两丈余高的瀑布足可带动筒车的运转。只是水塘面积不大,一般的筒车高度根本达不到要求的高度,大型筒车却又难以在那块不大地方安置,且容易为飓风所坏。这个时代的龙骨水车虽然也可以起到提水的作用,只是效率太低,而且水塘和山体的坡度几乎垂直,龙骨水车根本不可能把水提到二十余丈的位置。
“看来只能祭出高转筒车这个大法器了。”炙热的阳光下,陈逸对着对面的山体看了好一阵,最后终于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转筒车大约发明于唐代,是类似于斗式提升机的东西。以竹索为传动介质,以竹筒为容器,可以把水从低处提到高处。高转筒车汲水高程一般可达十丈,两架筒车配合则可达二十丈。以矿山目前的态势,则需要两架筒车配合,以瀑布巨大的冲力带动水轮运转,提供动力带动高转筒车运转。再在水塘上面二十余丈位置凿一水池或大型竹木容器,连接输水竹筒,如此昼夜不息,足可为矿山提供足够的用水和动力。
想到这里,陈逸去矿洞看看的心思也就熄了,当下回到山下,把高转水车样图画了出来,令矿上木工打造。至于水力锻锤就没有必要了,完全可以用这个时代的水碓替代,只不过把木碓或石碓替换成铁碓就可。
说起水碓,中国利用水力的历史要远早于欧洲。从西汉时起,水碓就已经开始用于舂米;东汉时又发明了连机碓,南北朝时,祖冲之更是发明了水碓磨。这些水力机械只要稍加改动,就可用于工矿锻冶。只是受中国以农为本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水力机械大多用于农业,而很少用于工矿业的发展。
而欧洲同样原理的水力机械出现虽晚,不过在用于农业的同时,也广泛用于工矿业。1——2世纪时,西班牙开始使用石锤粉碎矿石;4世纪时,英国已经开始使用大型金属锤和水轮机,用于粉碎矿石。到16世纪,水力机械已经广泛用于金属制品和盔甲兵器的制造。而同时期的中国,还在用锤子一点一点的敲打。
忙完了这些,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申时,正是乡村百姓飧时时间。何家早就准备好的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倒腾了几番,总算看见自家郎主出了房门。看着一帮人都忍着辘辘饥肠等着自己,陈逸不好意思的一笑,这才在何大郎等人众星捧月中入了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