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硝田(2/2)
如今晋安陈宝应尚未平定,北方海路来往不便;唯一可以通商的岭南地区,更是缺乏火硝产地。硝石资源缺乏,并不意味着陈逸要放弃手中的这一大杀器。四处皆敌的政治环境,险恶的生存环境,人口的匮乏以及大量石料的需求,逼迫着陈逸不得不将火药的产量大幅提升。硫磺、木炭龙溪不缺,唯一缺乏的就是作为火药主要原料的硝酸钾。
这一点难为不住陈逸,因为陈逸还知道一种人工种植硝石的方式。对,就是在硝田中种硝。回到龙溪以后,陈逸就着手在地势稍高的东山荒地上开辟硝田。陈逸令人开挖了近十亩的浅坑,由于水泥还没有生产出来,坑底夯实用三合土进行固化,上覆一层厚土。而后在硝田上方搭建大棚隔绝雨水,这个时代龙溪的竹木资源可以说是丰富到极致,所以根本就不用考虑材料问题。
大棚建好以后,陈逸当下留下50名僚奴划归硝场管理,也算是硝场的学徒工了。每日将龙溪及其周围收集来的人畜粪便与动物尸体搅碎后均匀铺放在浅坑薄土上方,然后往土壤内定期洒水保持住土壤内的水分湿度。接下来,把稻草杆、芦苇、野草、甘蔗叶、蚕豆杆等烧成灰,每天把它撒在地皮上,以提供将硝酸合成硝酸钾原料。
龙溪城以及周围地区目前人口已经达到了四五千人,出于卫生和收集粪肥的角度出发,陈逸每家发放一个便桶,并在龙溪城建立公共厕所和垃圾收集点,每日由硝场奴工收集,运送到硝场。
如今硝田已经运行了七八天了。由于属于新生事物,根本没有成手可用,所以陈逸不得不亲自教导。每日带着四五个硝匠,强忍着刺鼻的臭味指导着奴工淋尿、松土、撒水,查看土壤湿度和硝化程度。出于保密的因素,硝场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名义是粪料处理场。
只是陈逸对硝场出奇的关爱,还是引起不少人的怀疑,后来陈逸不得不以制取农业粪料的理由搪塞过去。怎么说硝酸钾也算得上一种上好的钾肥,而且陈逸本来也有把一部分硝酸钾充作肥料的打算。
硝田制取硝酸钾的产量可是不容忽视,并且纯度极高。若是打理得当,每亩硝田每月可以产硝土可以达到2——3吨,硝酸钾含量高达50%,这意味着一个月后,陈逸的十亩硝田就可收获近30吨的硝土,近15吨的硝酸钾,而且这还是硝田首月的产量。
硝田制硝的头一个月是培养硝化细菌的初期阶段。首月过后,硝化细菌已经完全培养起来,此后每半个月左右就可起获硝土,这时硝田的收成就可以翻倍,每月制取硝酸钾30吨。30吨硝酸钾意味着什么?30吨硝酸钾可以配制火药40吨,年产量可达近500吨,基本相当于后世满清全国火药生产量。
不过以龙溪目前对火药的需求量,根本没有这么大的需求。所以硝田产出的硝酸钾除了配制火药外,陈逸大部分准备作为肥料使用。硝酸钾基是一种优质复合肥,含硝态氮13.5%,含钾46%,是一种生理碱性肥料,十分适合南方酸性土壤。而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长期施用,不会导致土壤酸化。可结合滴灌、渗灌等施用,也可以作基肥施用,相对于后世那些硫酸钾一类的化学肥料,硝酸钾具有吸收快,不会造成土壤板结等优点。
大棚里通风条件不错,臭气能够及时散发出去,还不至于无法站人。即使这样,好奇宝宝兰娘也坚决不随陈逸来到这里。而且陈逸回去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换掉身上的衣服,而后在梅娘和兰娘捏着鼻子的催促声中,在盛满花瓣的浴桶中泡上至少半个时辰,这样才能上桌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