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长安多丽人 > 第312章 四个疑点

第312章 四个疑点(2/2)

目录

怕的是,如果没了秋月顶罪,那他就成了咒杀韦元珪的最大凶嫌。相比于秋月的弱小,刘绰所提疑点,嗣道王府倒是都能设法做到。

“朕知道了。但即便你所言有理,私自派府兵去围了法场,也是不该。大唐自有法度,为了一贱籍女子,置朝廷颜面于不顾。你何时办事如此糊涂了?”

“臣知罪!只因这幕后之人曾想借此案构陷我刘氏一族,还害得臣的四叔母丢了性命。臣这才冲动了。”刘绰委屈巴巴道。

皇帝这才想起,韦元珪正是死在了许家喜宴上,那嫁去许家的两个新妇都是刘家女儿。刘家还死了一个妇人。

“好了,你先回去,此案朕自会找办案官员查问。”

········

紫宸殿案几上摊开的是一份太医署的药案。

皇帝焦灼踱步,看着跪在面前的三司官员,厉声斥问:“东宫膳毒一案查得如何了?”

大理寺卿道:“臣等无能!崇文馆膳房烧得干净,没寻到什么可用的线索。这牵机药乃西域传入,余司膳昨夜暴毙,也是中了此毒。如今只能先从毒药来源着手···”

刑部尚书则道:“臣等无能,城中猫鬼案频发,人手不足,膳毒案这才进展缓慢了些!”

“那猫鬼一案呢?你们又查了些什么?”皇帝将内官所记刘绰指出的四条疑点甩到地上。“一介女子都能想到的事,你们想不到?她未见过尸体,也没见过物证,仅凭推断就能知道案子不对,你们看不出?你们当朕老糊涂了,才如此敷衍了事?”

“臣等无能!”

崔元礼和许孟景挨了训斥,面如死灰地从大明宫退出时,正撞见贾耽的六轮牛车辚辚驶来。

他们心中也有委屈,他们又怎会看不出疑点重重?

可李实向来极受皇帝宠信。若无确凿证据,谁敢做那个出头鸟?一不小心就会被李实反咬一口,贬出长安。

不是谁都有明慧县主那样的底气,敢跟嗣道王撕破脸皮的。

二人忙上前行礼。

贾耽掀开车帘,目光深邃地看了他们一眼,“此案棘手,切不可懈怠。如今各方盯着,稍有差池便是大错。”

二人忙称是。

贾耽又道:“御史台这几日会上书弹劾嗣道王,你们大理寺和刑部也出点力。这样才能腾出手来好好查案。”

说罢,便放下车帘,牛车缓缓离去。

崔元礼和许孟景对视一眼,只觉心中豁然开朗。

莫非明慧县主这一闹,是为了告诉所有小心翼翼持观望态度的人,圣人对嗣道王已是极为不满?

贾相这话的意思正坐实了他们的猜测。

腾出手来好好查案?查什么案?

猫鬼案和膳毒案怕本就是一个案子啊!

贾耽不可能无缘无故跟他们说这些话。

陛下不是待舒王殿下比亲子还要好的么?

那符牌上明晃晃写着李唐皇室负了贵妃和昭靖太子,舒王压根就没打算遮掩。他剑指东宫之位的野心是摆在明面上的。

现在难的是,人家事情做得干净,你抓不到实证就不好定罪。

舒王身强体健,文韬武略,仪表堂堂,太子殿下的身体却真的是不堪大用。

朝中支持他的大臣越来越多。

他是昭靖太子的亲子,如今又出了那样的谶言,如果没有谋反实证,皇帝也不好动手收拾他。否则就真做实了,苛待昭靖太子和他后人的传言。

老相国怀中紧抱着鎏金匣,里头装着足以让李实万劫不复的铁证:泾阳县令的血书,永丰仓鼠雀耗账簿,更有一叠按着鲜红手印的供词,来自李实府中连夜出逃的账房先生。

他虽不喜王叔文那厮激进的做派,却绝不能坐视东宫一味受制。把李实搬倒,便是断了舒王一条臂膀,总能让东宫缓一口气。

"陛下,这是老臣查实的十宗罪。"贾耽躬身启奏,"强占民田、私改税籍、倒卖义仓之粮...桩桩件件皆可验查!"

暮色中,秋月的素棺被百姓接力抬出城。每经过一处里坊,就有女子将白山茶抛入棺中,待到义庄时,茶花已堆成雪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