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2/2)
与一个既缺乏商业经验又城府极深的人合伙做生意,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冒险。这种人在处理与商业伙伴的关系时,所展现出的技巧甚至比做生意的本事还要老练。他们能够巧妙地将商业伙伴紧紧束缚住,让商业伙伴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转身的空间。
陈先生便是这样一个人。在经历破产的绝望时刻后,他踏入了大使馆的招待会。谁也不知道,在那场招待会上,他究竟撒下了多少诱饵。或许连他自己都未曾料到,段云峰会成为那条咬钩的鱼。
在得知陈先生的破产状况后,贾勇和段云峰的任何反应恐怕都早已在陈先生的意料之中。无论是痛哭流涕、哀伤号叫,还是狂躁大怒、暴跳如雷,都无法让他们摆脱与陈先生的合作关系。
那两个集装箱的节能灯已经发到了陈先生女儿阿德里亚娜的公司,她若不提供清关手续,即使贾勇和段云峰筹足了缴纳关税和港杂费所需的那两万五千美元,他们也休想拿回那两个装满节能灯的集装箱。
这就仿佛是踏入了一片望不到边的沼泽地一般,每一次挣扎都只会让人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此时此刻,最为明智和理性的应对之策,竟然是以一种俯首就擒的姿态,顺应陈先生的想法,如此一来反而可能会更安全一些。
陈先生领着他的三位英姿飒爽的女将,做足了功课来会谈。把刚刚落地巴西一周多时间,还在倒时差的段云峰和贾勇,打了个晕头转向、措手不及,让他们惊心动魄,到了夜不能寐的程度。
在陈先生准备让段云峰和贾勇签下的协议中,陈先生用了百分之十八的资金投入,却成功地获得了百分之五十的收益分配权。
然而,这纸协议的存在,毕竟为双方在未来的合作中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依据和框架。
从这个角度来看,陈先生倒也并非是一个全然不讲规矩、肆意妄为之人。他只是在这场规则制定的较量中,巧妙地掌控了局势,取得了主导权。
如此一来,陈先生所制定的游戏规则,便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悄然地将利益的天平向他倾斜。
贾勇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阿德里亚娜曾经说过的话。她的意思是,他们所享有的超额收益权,实际上是对他们销售能力的一种补偿。仔细琢磨一番,贾勇觉得这番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现在真的将那两个集装箱的节能灯交付到贾勇手中,他恐怕会感到茫然无措,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着手将它们销售出去。
这就像是周欢在斯洛伐克接手了棉服库存后的处境。货在这里,你卖吧,看你能不能卖出去。凭心而论,要说敢打敢拼的劲头儿,贾勇自愧不如周欢。
即便是贾勇之前发给叶先生的陶瓷、发给周先生的运动鞋和箱包,把这些货物摆在贾勇的面前,他也同样不知道该如何去销售。
如果能够用这部分收益来换取资金的快速回笼,这或许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这样一来,陈先生可以归还华艺国贸公司赊销给他货款,降低库存占压资金导致的潜在风险。
按下葫芦浮起瓢,贾勇这边刚刚觉得把陈先生的事想出了眉目,那边又开始琢磨起来段云峰,这个最近一直让他感到有些困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