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同人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三百二十二章 同进文武庙

第三百二十二章 同进文武庙(2/2)

目录

他是中国古代机械设备的发明者,国法蒸汽锤的直系先祖,又是国中第一座浮桥的建造者。他矗立于黄河之上800余年,堪称钢铁工厂。

而这位武力值几乎为零的文弱大臣,却能与关羽、白起等名将共同位列于古庙之中。本期视频我们就来了解这位并不被人所熟知的西晋人物。

文庙和武庙是中国历代王朝为了纪念有过卓越贡献的人而建立的纪念场所,是古代文臣武将们追求的最高精神归宿。

不过在我国如此久远的历史长河中,能够进入文武二庙的人却不足。文庙包括孔子、孟子等,武庙包括姜子牙、白起、关羽等人。

按照这样的高标准来看,如果没有一些真材实料,想进入文武庙显然不太可能。

而历史上有一位叫杜预的人物,他的知名程度远远不如关羽和白起,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他却成为了唯一一位能够被共同列于文庙和武庙的人物。

杜预出生于222年,是陕西西安人,他的祖父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名臣杜畿,父亲杜恕在魏明帝时期曾任廷尉。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后代,即唐代大诗人杜甫。

我们首先来看他为何能被列于文庙之中。杜预虽然有着不错的家庭背景,但他并未因此成为纨绔子弟,自幼博览群书,钻研甚广,有着极高的发明创造和工程建筑水平。

他发明的连机碓是以水为动力的一种谷物加工工具。唐朝时期,人们广泛使用这种工具,但凡需要捣碎之物,比如药物、香料乃至矿石等,均可用其加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包括法国在1836年出现的蒸汽锤都要以连机碓为直系先祖。杜预还有一个发明叫做人排新式鼓风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风箱。

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件冶炼神器。其实风箱在他之前就已经被发明,但由于体积太大,只能以马力作为驱动,排风效率并不是很高。

史书记载,此装置以马100匹可以冶铁100余斤。之后,东汉的韩暨对这件工具进行了改良,在同样的时间里,以水利为驱动可以冶铁360斤。

而到了杜预这里,他直接把它改成了人力和水利共同驱动的人排新式鼓风箱,不仅缩小了体积,在效率方面更有了极大的提高,为之后的兵器铸造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很有人生和治国哲学:“水少则轻,中则正,满则覆。”这句话便是来自杜预发明的机器,其原理类似于沙漏,只不过机器里面装的是水。

当水滴入其中,量少则会倾斜,量中则会摆正,而水量装满时则会反转,然后空体朝上反复循环。这一项发明常被天子置于玉座旁边,有着“天子座右铭”的称呼。

还有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浮桥,也是杜预首创,即富平津黄河浮桥。他认为孟津黄河一带水深湍急,经常在此发生覆没之患,而他的祖父杜畿就是在这里被曹丕石传世离难的。

所以杜预为了解决洛阳的交通问题,在274年上书晋武帝司马炎,请求亲自建造浮桥于富平津。

晋武帝曾与百官商议此事,结果被众人反对,但杜预坚持己见,力排众议,终于在此修建了历史上的第一座浮桥,并且被使用了800余年,堪称钢铁工程。

浮桥建成后,晋武帝曾率领百官到现场参观,杜预则把功劳谦虚地让给了司马炎。

他在天文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但史书中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只是说杜预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与日晷仪上投射的日影长短的度数不合。

于是经过计算,纠正了其中的差错,并且修订了《二元历》。之后经过验证通行,于是杜预尤其喜欢《左传》,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他曾为18万字的《左传》写了30卷的注释,同时也是最早的《左传》注解流传至今。

在司马炎还未建立西晋时,司马昭委托裴秀以及杜预等人改制礼、法律和官职。贾充虽然在名义上是主修官,但是最繁重的工作却是由杜预完成的。

这便是司马炎建立西晋后所颁布的《禁令》,其中所有的注解全部出于杜预,对后世的封建法律有着很大的影响。

西晋建立后,司马炎对其政权支柱的世家大族过于放纵,导致朝廷内部黑暗腐败,各级官吏互相包庇。

为了消除这一陋习,杜预曾向司马炎建议实行考核制度,建立严明的赏罚机制,主要是以6年为期来考核官吏的表现,最终优胜劣汰。

除此之外,杜预一共向晋武帝提出过50多项治国和治军的建议,其中包括平仓的新建、物价的调整、营运的管理以及边防的建制。种种举措均有益于国计民生,这便是杜预能够位列文庙的原因。

杜预作为一名文臣,又为何能够成为武庙的一员呢?确实,他在武力方面肯定不如关羽、白起等战将,但是有句“以计代战,一当万”的歌谣体现了杜预的用兵水平,证明他善于计谋。

平吴之战是杜预一生中非常着名的军事事迹。当时全国并未统一,孙吴政权仍然控制着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一直有发兵灭吴的想法,不过因为朝中大臣的意见始终不能统一。

只有身为禁军主帅的羊祜以及张华等少数官员同意开战,而贾充等人却始终反对。所以司马炎犹豫不决,以至于错过了很多时机。

后来羊祜重病不能统兵,司马炎开始对自己的优柔寡断感到后悔。

而羊祜则在临终前向司马炎推荐了杜预,一方面是因为杜预始终支持他主战的想法,一方面则是因为杜预有着突出的军事才能。

278年11月,司马炎决心向东吴发兵,改任杜预为镇南大将军,主要任务是夺取荆州等地。

当时西陵是孙吴的西部边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曾经的孙吴大将陆逊就说过:“西陵丢失则荆州不保。”

所以从陆逊到他的儿子陆抗那里从未放松过对西陵的控制,直到陆抗死后,吴主孙皓才逐渐削减了这里的兵力,由武将张政驻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