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银枪白雪录 > 第123章 染坊绣工

第123章 染坊绣工(2/2)

目录

院子的一侧有个砖石砌筑的方形大台子,边长约两丈,高约三尺。台子里面被挖了十几个大坑,坑里装满了各色染料的水。走近一看,可以看到这里有数十个男子在忙碌地工作着。他们有的负责上料,将布料放入染缸;有的负责调色,根据需要调配出各种色彩;还有的负责搅动和染色,确保布料均匀上色。整个过程需要反复多次,以保证颜色鲜艳且持久。当染制完成后,几个个头高的伙计会用竹竿子挑着布匹悬挂到旁边的竹竿架子上晾晒。他们动作娴熟,相互间配合默契,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一旁的柳湘凝看后惊叹不已,她对这些美丽的布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忍不住走近观察。梅老夫人微笑着介绍道:“这就是我们梅家的染坊,这里的每一匹布都是经过精心制作而成的。”她指着那些正在忙碌的工人们说:“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伙计了,技艺精湛,恕老身自夸,只要有图样,他们能够染出各种精美的颜色和图案。”说罢得意地一笑。

孙尚琂倒没被这么大的场面惊到,再自顾自地上前四处看看,这些伙计干活很是认真,即便是梅老夫人来了,也没人停下来和老夫人问礼打招呼。

在这片凝聚着老夫人毕生心血的染布之地,老夫人很是自信,淡然笑着,任由孙尚琂看着这些调色的配比和自己自创的小工序。

孙尚琂走到竹竿高架那处,随意走着,偶然看了一眼居然被她看到了江南地方的蓝印花布,孙尚琂赶忙摸了摸这蓝印花布的质地,再看看特有的青蓝色和花纹,几乎和江南那边的不差。

孙尚琂还在惊讶之时,梅老夫人等人已经来到孙尚琂的跟前,笑着说道:“孙小姐,这是我看过南方的朋友送来的几块花布样子,闲暇时候自己折腾出来的,不算正宗的蓝印花布,孙小姐见笑了。”

孙尚琂放下布,直接笑道:“哪有,我看着几匹布的上色和质地和我们江南那边的差不多,原本在开染坊的店面里,这些染色的成分都是机密,老夫人能凭借几块布料样式摸索出蓝印花布的制法,已然令我赞叹不已,方才老夫人任由我随意走动,也不怕我将这些颜料配比看了去,大方坦然,梅老夫人的心胸和气量更像江湖上的女侠客,晚辈敬服。”

梅老夫人淡然一笑,说道:“孙小姐太客气了,这些道道也是这么些年和人打交道谈话之中学来的,来两位,咱们再往前面看看。”

接着梅老夫人又带着孙尚琂两人走进了一处别院,这处院子较为简单,只是建了几间大房子,并无过多的草植花木和假山之类的景观。

孙尚琂不爱受约束,对这梅庄的哪哪都很好奇,常常走在梅老夫人前面,老夫人也便笑笑,并无所谓,看着孙尚琂这副模样,甚至还有些奶奶看孙女的感觉。

而孙尚琂看到这里有几间房门大开,立即上前看上一看,有两间屋室内各有十几个女子,老少皆有,都在做着织布的活,有打棉的,有纺线的、有摆弄织车的。

纺线、上定、掏勾、搡杼、过绞这些工序道道不少。

再走过旁边一间屋室,里面也有十几个女子,正聚精会神地在绣框前刺绣,只随意看了靠近门的那女子的绣品,颜色搭配醒目而不突兀,针绣上的图纹栩栩如生,光凭这草样便能卖上好价钱了,实在很难想像这些绣品若是裁成服饰该是多么漂亮。

老夫人也走上前,带着孙尚琂走到绣室里面转了一圈,这些绣娘已然在梅庄做了几年活了,动作、针线绣法、图案搭配都很熟练,老夫人一时也没觉得哪里不好,只是突然一瞥便在左边一侧的青年女子的绣品停了下来。

老夫人说道:“三娘,你绣的这幅牡丹图只有数朵,所以要极重花瓣上的细节,花瓣上的渐变色你绣的挺好,就是花心处的花蕊,你这针头用的偏大了,仔细看还是不够生动。”

那女子一听这话,有些焦急,连忙道歉道:“抱歉,老夫人,这张绣活没做好,我再重新绣一遍。”

孙尚琂凑近一看,这张绣图已然很是精美了,而那颗花蕊处的瑕疵,老夫人不说,她自己也看不出来,可就是这一点点瑕疵,这女子辛苦绣了半天的绢布便要作废,孙尚琂一下子心疼不已。

而这女子正要拆开绣框之时,老夫人说道:“慢,我想了一想,你这也算歪打正着,你用上小针线,再在这花蕊上补上一道色,这两相叠合,粗细相间,就更多了一分层次,不光救了你这幅绣品,还更生动了许多。”

这绣娘听后大喜,赶忙谢道:“多谢老夫人,多谢老夫人!”说着立马拿起一根小针,快速熟练地穿线绣活。

这一下,孙尚琂和柳湘凝两人都对着老夫人的绣工技艺、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感到由衷钦佩。

孙尚琂直言道:“老夫人,难怪您能凭借这一手针绣技艺在这邯郸城立足,还能一人建起这间庄园,晚辈真是佩服。”

梅老夫人知道这是孙尚琂由衷的夸赞,只是这类话她听得太多了,所以也就没再和孙尚琂谦虚多言,只是笑笑,随即走出了绣室。

出门之后,孙尚琂回想起方才一路走来的见闻,突然有些奇怪,疑惑不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