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年关,有人欢喜,有人愁(求订阅!!)(2/2)
“呵……“蓝玉冷笑一声,又灌了一杯酒。
若是从前,此刻的蓝玉早该暴怒。他会踹翻桌案,痛骂忘恩负义的同僚,甚至提刀上马,冲进皇宫讨个说法。可现在的他,只是安静地坐着,连呼吸都平稳得可怕。
——因为他终于看清了很多事。
他看清了那些曾经鞍前马后的“兄弟“,如今一个个避他如避瘟神;看清了那些他曾以为牢不可破的权势,原来不过是皇帝一句话就能剥夺的东西;看清了自己半生征战,最后竟落得个“骄纵跋扈“的罪名。
最让他清醒的是——他发现自己竟然不恨朱元璋。
是的,不恨。
若是几年前,他一定会咬牙切齿地咒骂太上皇“鸟尽弓藏“。可现在,他只是冷冷地想:换做是我,大概也会这么做吧。
一个功高震主的武将,一个结党营私的权臣,一个连皇帝都敢顶撞的狂徒——这样的人,哪个帝王能容?
“哈……“蓝玉忽然低笑出声,摇了摇头,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
“欧阳伦!”
一想到这三个字,蓝雨面容都狰狞起来,“若没有你欧阳伦,我蓝玉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老天爷,你既然让我蓝玉崛起,又为何安排一个欧阳伦出现啊!”
用杯子喝不爽,蓝玉直接提起酒壶喝起来。
就在他以为这个年夜注定无人登门时,府门忽然被叩响。
老管家急匆匆跑来:“国公爷,有人求见!“
蓝玉眉头一皱:“谁?“
“是……宋公府的冯小公子。“
蓝玉一怔。冯胜的儿子?冯家如今正得圣眷,怎么会在这时候来见他这个“罪臣“?
“让他进来。“
片刻后,一个披着狐裘的年轻人踏雪而来,手里提着两坛酒。
“晚辈冯忠,给凉国公拜年。“年轻人恭敬行礼,随后笑道,“家父说,天寒地冻,怕您一个人喝酒没滋味,让我送两坛辽东来的烧刀子来。“
蓝玉盯着那两坛酒,忽然笑了:“你爹倒是胆子大,这时候还敢往我这儿送东西?“
冯忠不卑不亢:“家父说,袍泽之情,不在朝堂,在战场。“
蓝玉沉默良久,最终伸手接过酒坛,拍开泥封,仰头灌了一口。烈酒入喉,烧得他眼眶发热。
“回去告诉你爹,“他低声道,“蓝玉记下了。“
冯忠拱手告辞,身影很快消失在雪夜中。
蓝玉站在廊下,望着漫天飞雪,忽然觉得——这个年,似乎也没那么冷了。
太乐宫的暖阁里,地龙烧得正旺。朱元璋斜倚在软榻上,手里捧着一盏热腾腾的参茶,嘴角挂着难得一见的笑意。
窗外,细雪无声地落在琉璃瓦上,映得殿内格外明亮。老太监王忠轻手轻脚地添了炭,偷眼瞧了瞧太上皇的脸色——自打铁路工程开工以来,这位往日里总是阴沉着脸的老皇帝,竟一日比一日舒展了眉头。
龙心甚悦
朱元璋放下茶盏,从案头拿起最新一期的《大明人民日报》,上面赫然印着工部的捷报:
“京平铁路徐州段提前贯通!三万民工昼夜奋战,誓保三月通车!“
旁边还附着一张插图:衣衫褴褛的工人们簇拥在铁轨旁,个个笑得见牙不见眼。
“好!“朱元璋一拍大腿,眼中精光闪烁,“欧阳伦这小子,倒真有两下子!“
他想起了两年前朝堂上那场争执——当欧阳伦提出要举国之力修建铁路时,多少老臣跳出来反对?“劳民伤财““奇技淫巧“的骂声至今犹在耳边。可现在呢?那些嚷嚷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酸儒们,怕是连火车模型都偷偷买回家了吧?
老太监适时递上一份密折:“皇爷,应天府刚送来的。“
朱元璋展开一看,是锦衣卫的市井舆情汇总:
秦淮河畔商贩自发悬挂“庆铁路“彩幡
贫民窟孩童以竹竿为轨、木箱为车模仿火车游戏
连最顽固的东林书院老学究都在讨论“火车与周易之关联“
“哈哈哈!“朱元璋忽然放声大笑,惊得檐下麻雀扑棱棱飞起,“民心可用!这才是朕要的大明!“
微服之念
他起身踱到窗前,望着远处工地方向彻夜不熄的火光。那里隐约传来号子声,竟比宫里的雅乐还要悦耳。
“去,“朱元璋突然转身,“把欧阳伦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