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滦平游记(2/2)
前两天的时候舆论环境还算可以,但是在渝城从军管状态放松下来,变成了半军管,也就是街道上偶尔有士兵在巡逻之后,谣言就开始变得严重起来。
最终传播成了一个相当离谱的版本。
虽然说这并不会成为什么大事,因为过一段时间之后,革命军政府的各种措施彻底执行下去之后,这些谣言就会不攻自破,除了恶心人之外,其他什么都做不到。
但是这件事却引起了小一个月没有接触社会的滦平的兴趣,他想要看看,革命军是不是有那些流言中所说的那么恶毒。
大街上的行人照比着一个月前少了很多,乍一看,还真像是被革命军抓走了不少人。
但若是仔细观察之后,便会发现,之所以街道上的行人感觉少了很多,是因为此前蜷缩在街道两旁的流民几乎都已经不见了。
少了这一部分人,剩余的行人即使数量没变,街道上也相对来说冷清了不少。
可是人虽然少了,但是商业却感觉一点也没有落下。
原本位于商业街繁华地带的刘家粮铺,在这条街上已经开了几十年,现在却连同着周围的几家铺子一同不见了招牌,变成了【人民供销社】,可以说是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快将门槛都踏破了,周围还有着一队士兵正在维持着秩序。
而其他的商店门口,像是那几家卖卤肉的、卖酒、卖布料的铺子门口,也都有不少客人进进出出的。
滦平抓着李克明来到了供销社门前排队,看着出来的人脸上带着欢喜,扛着一个白布袋子就跑了出来。
“是粮食。”
身旁的李克明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并且得到了滦平的赞同。
混乱年代,粮食才是最重要的物资,这些年随着战乱,粮价连年上涨,还会有恶商官商勾结,囤积居奇,恶意操控粮价,以获得大量财富。
即使是渝城这种靠着长江吃饭的城市,也逃不过这种情况。
革命军在进驻了重庆之后,将部分收缴的粮食放出到市场中,以平价供应,但是需要购买者凭借有效的身份证件来购买,也就是通过粮食来鼓励人们进行身份登记。
这两天差不多就是身份证件办理完成的日子,所以来买粮食的人才很多。
而在乡村中,则是通过身份与土地分配挂钩来,要求农民办理身份证件,凭借这份证件才能够分配到土地,并且有权利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政府出售粮食。
滦平和李克明两人还没有办理身份证件,自然是无从购买,只能离开供销社,去看看其他地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