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人生如戏(2/2)
船行江上,杨安玄打开司马道子的信,信中开头几句安慰的话,然后嘱杨安玄暗中再练兵五千,以备不时之需。
茹千秋嘴角带笑,眼中却殊无笑意,目光与杨安玄的眼光一碰,下意识地眯起。
功夫不大,骠骑咨议参军茹千秋快步上堂,跪拜在地。司马道子持笔写了封书信,递于茹千秋道:“千秋,你替孤送封信给杨安玄,顺道替孤为他送行。”
杨安玄明白了,道:“茹参事,请稍侯。”
京城,尚书省,吏部。
司马道子捋着胡须,有些不快地道:“朝庭正在用人之际,杨安玄太让孤失望了。枉谯王还向孤说项,要重用于他。”
送别酒饮罢,杨安玄正要起身上船。顺着沿边的青石甬道不紧不慢地驶来一辆彩牛车,两旁倒有六名骑士护卫。
杨安玄拱手道:“愚从汝阳前来奔丧,带了些年糕,请茹参事尝尝。”
牛车调头离开,茹千秋解开包袱,里面金灿灿耀眼,茹千秋立时笑眯了眼。这包袱中的黄金有百两,这个杨安玄倒是识趣。
“哈哈哈哈”,笑声在车中响起,过了片刻一只大手撩开车帘,一双锐利的鹰目朝杨安玄扫射而来。
杨安玄兴奋地一拍信,有了这道尚方宝剑,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招兵买马了,等到再出现在世人面前时,一定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司马道子脸色回嗔作喜,道:“孤没有看错他。”随即想到儿子数次针对杨安玄,莫不是元显在暗中作崇。
宁罪君子莫罪小人,杨安玄不想与茹千秋置气,谦躬地揖礼道:“杨安玄见过茹参军,多谢茹参军前来送行。”
茹千秋领命,揣了信,命人备了份程仪,得知杨安玄在秦淮河新桥上船,带了护卫赶往新桥。
等杨安玄下了牛车,茹千秋冷声吩咐道:“回王府。”
在锦席上坐下,茹千秋沉吟片刻方才开声道:“杨安玄,你执意丁忧去职,大王好生着恼。”
杨安玄起身前往牛车,骠骑咨议茹参军,不用问是会稽王身旁两在佞臣之一茹千秋了,会稽王派他前来,不知有何事?
会稽王府,司马道子召赵牙和袁涛入府,商议改编新剧《卧薪尝胆》。
桥边设席送别,上演一幕依依惜别的场景,不管真心还是假意,杨安玄认认真真演好自己,不落人话柄。
自打去年四月被司马元显夺权之后,司马道子索性懒得理会朝政,在家中饮酒听曲,乐得逍遥自在,不过杨安玄是谯王极力向他推荐的有用之才,司马道子想了想道:“也罢,杨安玄决意丁忧,孤亦不能夺其孝心。不过,孤有几句话叮嘱他,叫茹千秋前来。”
将包袱入在一旁,另一侧是会稽王送给杨安玄的程仪,被茹千秋不小心“忘”了。
桓玄再度上疏要求朝庭委任他为江州、荆州两地太守,并推荐其五兄桓伟为雍州刺史,准备把三州之地握于手中。
伸手一拂衣袖,茹千秋道:“杨太守,大王命愚前来为你送行,且上车来说话,大王有话交待你。”
杨安玄依言登车,彩车有半丈见方,内设案几坐席,可容两人坐下交谈。
会稽王派官员前来送行,众人无不艳慕,但听到茹参军三个字,不少人面现鄙夷之色,拂袖转身以示不见。
赵牙笑道:“世子殿下倒是让朝庭下旨夺情了,不过杨安玄为守孝道,固辞了。”
司马元显提出让吏部郎王诞前去,琅琊王却想委任王府内史阴敦,两位王爷都不肯让步,最后让朝堂诸公共议。
…………
因为袁涛之故,赵牙对杨安玄颇有好感,把琅琊王玄武湖聚会发生的事情向司马道子学说了一遍,道:“杨安玄在诗中称‘尚思为国戍轮台’,应该不是只顾自身之人,若是朝中有事,王爷一纸传召,杨安玄必定会应召而来。”
司马元显自认为执掌朝政,威望日重,朝堂大臣肯定站在自己一边。
又到了一年一度委派官员的时候,整个衙署忙得四脚朝天,灯火通宵达旦,吏部官员痛并快乐着。
牛车在桥边停住,一名骑士上前呼喝道:“哪位是扶灵还乡的杨太守,会稽王府骠骑咨议茹参军奉王爷之命前来送行,请杨太守上前说话。”
司马元显愤然离开,他没想到朝堂上居然还有这么多人与他作对。这让司马元显生出寒意,驱车赶往会稽王府,向父亲问计。
…………
荆州江陵,桓玄纳长史卞范之的谏言,向江、荆、雍三州士民发布了召贤令,征召才学之士入府为官。
召贤令传到荆州宜都郡夷陵县,一对叔侄正在书房中议论着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