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扬锋汉起 > 第二百三十章行险一搏

第二百三十章行险一搏(2/2)

目录

说话间,风带了一股火星从天而降,秃安狐连忙下令“开船”。

粮包高垒,堆得有丈许高,人在粮袋隔成的胡同里走动,有人招呼引路。杨安玄心中暗喜,堆放密集的粮仓一旦火起,很难救火。

杨安玄直奔上船,高声禀道:“将军,火势太猛,恐怕波及粮船,快快离开。”

洛阳,号角低沉,杀声震天,杨佛嵩正督促秦军攻城。金墉城头,辛恭靖率领将士奋力搏杀。

船刚刚靠近码头,号角声募然响起,刘衷所率的艨艟舰被沿途的望台发现,烽烟传至。

“敌袭”的呼声响起,码头上一片慌乱,秦军纷纷向水寨、墩台、箭楼奔去。

船上堆满了粮袋,秦军倚在粮袋上说笑,没有发觉船上多出了数十人。

蒯乡原是个集镇,并没有城墙,被秦军征用后,用栅墙围出大营储存粮食。

天色不早,乌云翻滚,秃安狐下令船上的兵丁帮着运粮,正中杨安玄的下怀。

稍做商议,杨安玄决定带着粮船西进,争取将宜阳的粮仓也烧毁。

转瞬之间,火势已经弥漫开,熊熊火光冲天而起,将粮仓笼罩在火光之中。

下船买吃食的秦兵返船,被杨安玄擒住,简要地问了问情况,船上又多了六具尸体。

时机已至,杨安玄下令在舱中燃着引火之物,然后趁着火势未起,率领众人扛着装着引火的草袋下船。

变生肘腋,船上的秦军傻了眼,秃安狐的几名护卫拔刀砍向杨安玄,反被杨安玄等人砍杀。

申时,粮船到达蒯乡,码头上聚集了役夫,将粮船上的粮袋扛进不远处的粮仓。

杨安玄站在秃安狐身侧,看到刘衷率着艨艟舰出现,知道大局已定。抽出刀朝秃安狐拦腰斩去,秃安狐的注意力在艨艟舰上,根本没有查觉身旁暗算,被砍死在地。

何家村位于洛水入沈水的拐弯处,因为地处关要,官府在此修建码头设有关卡,后来因战火荒废。

现在是争分夺妙,杨安玄见没人理会粮船,下令呆在船上等待。

杨安玄坐在钱磊的渔船上,举手示意。绳钩抛出,衔刀在口,杨安玄拉着绳索攀上船。

一面组织救火,一面找来守粮仓的将领,得知有晋军细作混在运粮船上,进入粮仓点火,杨佛嵩急忙追问粮船下落。

粮食和草料是分开储存的,杨安玄等人进入料仓后,将引火的草袋四处放置,看守的兵丁大声喝斥,迎来闪亮的刀光。

“粮船两刻钟前驶离码头,不知去向。”有兵丁禀道。

三千轻骑驰出秦营,朝着蒯乡而去。一柱香功夫,杨佛嵩便来到了蒯乡,隔着里许远都能感觉到炙热,整个粮仓化成了冲天火炬。

钱磊等人领命,带了五十人离开。山下有小河岔,里面藏着小渔船,钱磊、陈鱼带人划了五条小渔船,悄然朝粮船驶去。

等到

杨佛嵩让人在洛水岸坡边筑有望台,若有异常可燃起烽火报信,十艘粮经常往来,船上杨安玄等人都穿着秦军服饰,望楼上的守军没有发觉异常。

从船上望向码头,一排排的竹棚林立,码头上车马不断,运送粮食入仓。

杨佛嵩大惊失色,蒯乡储存着大军半月所需,而宜阳城却储备着三十余万石粮草,能供大军一月所需。若是宜阳粮草也被焚毁,那大军即便攻下洛阳也会因缺粮无法立足。

秃安狐站在船头,看到粮仓火起,听溃散的兵丁说有晋军奸细混入粮仓中杀人放火,正思忖是不是带了粮船暂避,免得被大火波及。

杨安玄一面砍杀着守卫的秦兵,一面大声吩咐道:“快快点火。”

等舱中的秦兵听到外面有动静出舱查看,杨安玄已经堵在船舱门口,半柱香的功夫,船上六十二名秦兵全部倒在血泊之中。

杨安玄上了

水寨栅门立着望楼,上面的兵丁看到粮船回返,摇动旗帜,高声喝问。

流民在此聚居,往来船只常在此补给,逐渐发展成数百户人家的村镇,不管哪家朝庭入主,都纳赋消灾。

引火之物经过处理,遇到火星便燃,很快便引燃料库中的草料,片刻功夫大火便窜了起来。北风正猛,刮着草料的火星向四周弥漫。

船上俘虏的秦兵被推了出来,钢刀抵背,秦兵只得认命,旗帜挥舞应答,寨内不觉有异,拉起栅门,十艘粮船鱼贯入寨。

码头上乱成一锅粥,根本没有人询问他们,秦军的注意力被水寨前晋军的袭击吸引。

三百多人混进码头的粮仓,将引火之物分散摆放,等到粮仓中的火升起,码头上的火也熊熊燃起。

事先约定往西集合,杨安玄带着三百多人边往西走边挥刀斩杀救火之人,此时已不分是秦军还是百姓,战争来不得怜悯。

突到宜阳城西三里处,杨安玄看着冲天而起的火光如释重负,脸上涣起笑容,秦军军粮被焚,洛阳之围成功化解,自己改变了历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