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天灾人祸(2/2)
张法顺眼中精光一闪,司马尚之轻辱自己,此仇不能不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暂且让司马尚之多逍遥几日。
站起身,司马元显笑道:“备车马,前往东堂。”
长史卞范之亦道:“荆州暴雨,此诚天助主公也。不过,主公欲兴兵,还需找个借口,师出有名才好。”
六月 四日,在司马元显的授意下,天子下旨,将司徒授于琅琊王司马德文。司马德文年仅十四岁,权力实际上仍操于司马元显之手。
冯该是桓玄手下大将,曾在太元十一年镇守洛阳,大败前秦苻丕,俘前秦太子苻宁、长乐王苻寿,后追随龙亢桓氏,被桓玄信重,统率江州兵马。
阳安县检籍令史洪原听说阳安白家曾派人到廷尉状告杨太守,存了心思刁难白家替杨太守出气,估摸事后杨太守定然要重用自己。
县城只有二十名捕贼卒,这些人平日维护下治安还勉强,让他们去捕拿山贼那是根本不可能,陈华只得向郡中求助。
杨安玄听从辛何建议,不再强行检籍,而让检籍令史驻守地方,督促农耕的同时清仗田亩和清查户籍,保持检籍的态势。
武奋将军吴甫之咧着嘴道:“杨家军号称劲旅,愚倒想与那杨佺期过过手,看看谁厉害。”
陈华得知盗贼下山,人数多达百人,不敢大意,下令关闭东、北、西三处城门,只留南门进出。派出贼曹掾追查贼人行踪,通知各乡亭长戒备等等。
洪原到阳安县,径直前往白家检籍,勒令白家交出隐户一百二十四家,补交三百六十四顷田税。白家家主白明受辱,斩杀洪原,带着白家部曲四百余人逃进确山中。
然而,杨安玄和辛何都没有想到派出的检籍令史揣摩太守心意,有心立功讨太守的欢心。
司马元显道:“如此一来,桓玄必然势大,豫州兵马便不宜调动了。”
五月,司马元显听张法顺建议,命豫州分二千兵马驻守石头城,司马尚之以豫州北有外寇,兵力尚不过万,守戍尚且艰难,实无可分之兵为由拒绝。
回到府中,司马元显召张法顺等亲信前来。
除了阴敦的信外还有新任祠部尚书郗恢的信,郗恢对杨安玄的援手再度表示了感谢,至于遣子前来汝南之事没有再提。
长沙、衡阳等四郡在洞庭湖以南,一旦割让给桓玄,荆州实力骤减,殷仲堪定然不肯。
“桓玄对南蛮校尉一职垂涎久矣,只需以桓玄兄桓伟代杨佺期兄杨广为南蛮校尉,杨佺期定不能忍。”张法顺胸有成竹地道。
六月二十三日,殷仲堪接到朝庭割四郡给江州、替换南蛮校尉的旨意。
毛泰道:“殷仲堪会不会抗旨?”
扬威将军、州司马冯该道:“江、荆、雍三州结盟,推主公为盟主,其实殷、杨深惧主公,联手遏制主公。如今荆州洪灾,殷刺史下令赈灾,仓中粮食无存,主公何不趁机西向,夺取荆州。荆州乃主公父兄基业,百姓定然箪食壶浆相迎。”
周伟大恨,暗中派人让竹山钟业下山,在半途袭杀袁劲,袁劲在二十名郡军护卫下逃回安成县,郡军却伤了七人。
祠部尚书郗恢、五兵尚书董怀认为桓玄坐镇江州,坐拥兵马数万,不可再增加其势;侍中桓石生、太常孔安国则认为江州辖区偏小,可增二至四郡给江州;尚书令王珣告病,左仆射王雅增也可不增亦可,朝中争议不下。
张法顺笑道:“桓、殷、杨三家结盟要胁朝庭,其实各怀心思互相提防,桓玄请扩其辖,是有意对殷、杨下手。世子何不趁机答应其求,将荆州所辖郡县归于江州,当初豫州刺史庾楷便是因割让四郡给江州而反,殷仲堪也必定不能容忍。”
对于白家杀人作乱和安成盗贼下山绝不能估息,但是两者之间又要区别对待。
桓玄笑道:“卞长史,你有何计谋,不妨说来听听。”
杨广闻讯前来,怒道:“殷公,桓玄狼子野心,意在残食荆州,朝庭居心不良,试图坐山观斗,不如发兵拒桓伟入镇,看桓玄能奈何。”
殷仲堪忧心如焚,召其弟殷遹、侄儿殷道护和咨议参军罗企生等人商议对策。各人看法不一,罗企生同意杨广所说,以兵严拒桓伟入江陵;殷遹则畏惧桓玄势力,力劝其兄听从朝庭旨意……
最后,殷仲堪想出个自以为两全其美的办法,让桓伟接任南蛮校尉之职,让杨广转任宜都、建平二郡太守,继续统领荆州兵马。
杨广得知殷仲堪的决定后,拔出宝剑砍在案几之上,骂道:“蠢货,引贼入室,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