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悬赏募兵(2/2)
“这年头有口饭吃,谁去当兵吃粮,又苦又累,还受欺负。”
王恭看到榜文末尾写着募兵词:男儿何不持利戈,安国兴邦觅封侯,捋须笑道:“这个杨安玄诗词堪称一绝,读此句便连老夫亦有投笔从戎之意。”
二十人一组朝二十步外的草船三轮齐箭,中靶者不过零星数射,看样子这数箭还是撞运气。
把榜文递给王恭,贺盛道:“明公,你看此事该如何处置?现在整个京口城都轰动了,是不是下文让杨安玄不要胡闹。”
周由感触很深,点头赞道:“杨将军出于公心,仗义输财,让人佩服,未将能在将军麾下,实是幸事。”
等榜文贴好,许靖正了正头上的帻巾,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众位父老乡亲,朝庭在依河镇新成立了巡江监,给了五百吃粮当兵的额。”
刘衷心中暗恼,周由有事无事针对自己,募兵之事安玄交给自己,自己忙于练兵又把此事交托给余宜,这余宜做事拖拉,落人口舌。
杨安玄调整了一下出箭的角度,接下来的两箭皆射中草人,虽然没有在陆上精准,但这样的箭法让周由等人惊叹不已。
重赏果然让人心动,话语一出,便是周由也眼中闪光,跃跃欲试。
刘衷却知杨安玄的本事,凝神注意观察着杨安玄的举动,准备偷师。
十两金,足以让普通人家安稳地过上四五年好日子,前往依河镇的官道上,出现了不少前去募征的汉子。
周由大声应诺。
杨安玄笑道:“船上射箭类似骑射,无非是把握住契机,刘兄是高手,多试几次自能掌握决窍。”
正想分辩几声,杨安玄开口道:“这百余人不可轻易招募,愚有意招些才俊入伍。”
刘衷满是憧憬地道:“若是应募的人太多,岂不要选到年后去。加上营中的弟兄们也可参加夺魁,这抢夺魁首的人数估计会近千。”
杨安玄看着周由笑道:“巡江监的弟兄亦可参与夺魁赛,周校尉有意亦可参加。”
治中贺盛拿了抄来的榜文,急匆匆地走上大堂来见王刺史。
不过原缉贼所的那些捕丁为了拍马屁、争面子编出来的故事,这位杨将军自己还信了,等他射上几箭,就该埋怨今天的风不好、浪不平了。
周由确实存了几分相助亲信的心思,被杨安玄点破,沉声道:“将军放心,愚不会徇私。”
“去去去,一群睁眼瞎,这是巡江监募兵的公告。”
杨安玄道:“今天是十二月初二,你让人在京口张贴布告,估计传扬开去需要一段时日,便在初十开始登记募兵人数,十五日开始甄选。”
周由见杨安玄面色不愉,笑着劝道:“将军,水上比不得陆上,波浪起伏不定,射箭自然没有准头,主要还得靠人多箭多取胜。愚在水上苦练十余年,方才摸出点门道来。”
《三国演义》中称“水路交兵,以弓箭为先”,杨安玄深以为然,命人在渔船上树草人,让军兵齐射,结果奇差。
周由哈哈大笑,取弓在手,脚步扎稳,沉心静气,找准节奏后松弦箭出,一箭射中草人的头颅。
“京口是流民聚居之所,当年献武公(谢玄谥号)在此募兵八万,破前秦于淝水,区区百余人算什么,挥手可聚。”周由瞅了一眼刘衷道。
刘衷不服气,把从杨安玄处听来的那句“唯手熟尔”说了出来,“周校尉,三月之后你我再来比试”。
此话出于真心,周由
刘衷欢声道:“安玄,你是如何做到的,一定要教教愚。”
“是不是抓江洋大盗,怎么不见画人像。”
杨安玄身形随着船只微微起伏,目光落在二十步外的摇晃的草船上,感受着其中的规律。
刘衷登舟射了五箭,结果只有两箭射中草人,另外三箭因为船只随浪起伏,射飞了。
“仆这段时间找不到活,索性当兵去。官爷,到哪报名?”
白日观看诸军操演,杨安玄深感巡江监的兵卒素质不高。
许靖没有照榜文念,他知道那文绉绉的词没几个人听得懂。
“各位别急”,许靖笑道:“愚把榜文给诸位解说一番,诸位再决定是不是去应征。此次募兵只选一百四十人……”
听人群中有人高喊,“官爷,募兵都给多少粮饷。”
晚间,杨安玄将刘衷和周由召入大堂,商议继续募兵之事,朝庭给了五百名额,如今尚不满四百人。
…………
人群立时议论开来,“仆家就在依河镇,确实多了个巡江监,每天天不亮就操练,吵得人睡不着。”
贺盛苦笑道:“明公,杨安玄私掏腰包用于募军,于制不合,朝庭追究起来恐怕明公也要落个不加制止的的罪过。”
王恭将榜文放回案上,手指敲了敲,道:“巡江监是朝庭五兵部所属,老夫是青衮刺史,不能越俎代庖。况且杨安玄并无大错,捐财募兵有过先例,且看看再说。”
贺盛施了一礼,准备转身离开。
王恭叫住他道:“子綝(贺盛字),巡江监比试夺魁之日你跟老夫说一声,老夫若得暇也想前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