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佛灯长明(2/2)
寺门出入皆是做事的工匠,已不再接待普通香客。杨安玄让山门处的沙弥通禀进去,不一会法严和尚迎了出来。
杨安玄知道父亲的心意,只是求田问舍并非他所求,他要的是族人感激,借此得到族军的拥护和忠心,凭之争战天下。
袁涛叹道:“再过两年吧,届时愚准备选个外任,做个县令,再来计较。”
…………
“善哉善哉”,法严双掌合十,口诵佛号道:“阿弥托佛,杨檀越见心明性,深有佛缘。对了,慧静师兄叮嘱过,杨檀越若来佛寺,请到他的僧寮叙话。”
到处都是沙石瓦砾,法严招呼杨安玄小心翼翼地踏入寺内,大雄宝殿已被焚成灰砾,待客的客堂也不复存在。
刚到家中,袁涛便心急火燎地赶了来,径直问道:“姑父有何打算?愚向赵太守恳请,求他向会稽王求情,赵太守说此事关系重大,会稽王亦不好出面。”
杨安玄合十道:“还望大师能详加指点。”
阴慧珍要出嫁,让妹子前去话别,阴慧珍嫁入深宫,恐怕以后都没有机会再见了。
袁涛叹道:“愚打算等积下些钱财,便买些田地,让他们去庄上管事。”
昨夜归去后,杨才便急急地拉人前去淮南,出乎他的意料,愿意随他前去的人寥寥无几,更不用说那些族军。
想到这里,杨安玄道:“父亲,孩儿赌燕代胜负时赢了六百两黄金,全部拿出给父亲购置田地安置族人。”
杨佺期大为感动,上等田地的价格不会超过三千钱,河泽地更只需百余钱,玄儿拿出六百两黄金,族中能挤出六百两左右,够买田地数千亩(1),泽地、山林数万亩,这份家业足以安置千户族人。
佛寺失火后,慧静大师反而松了口气,轻笑着告诉自己:“祸事随火化去,瓦棺寺将迎来佛宝,兴盛在即。”
“表兄,这样拖着也不是办法,你索性给他们些本钱,让他们自谋个差使。”杨安玄苦口婆心地劝道:“你年岁渐大,将来要娶妻生子,难道还要一辈子养着他们不成。”
瓦棺寺外的广场,堆放着木料和砂石。天子司马曜闻瓦棺寺失火十分不悦,认为“此国不祥之相也”,敕令将作大匠杨法尚、李绪等修复。
立志改变天下,并非大而空的虚话。从棘阳城下赈济灾民、救助张锋一家、研制杨家犁、训练新军,到前往长子观敌、定阶上品,再到来到建康、艰难前行,杨安玄在努力改变着这个世界。
…………
杨安玄听了直摇头,袁涛脸嫩不好意思责备族叔和族兄,反而助长了两人的气焰。别看袁涛是八品官,照他那两位长辈的德行,猴年马月才能攒到买地的钱。
杨佺期嘉许地点点头,捋须示意他继续说。
京中有事,杨安玄不敢在堂邑多呆,带着杨湫回了建康。
杨安玄道:“为何不找点活计让他们谋生?若是这样将来族中再有人来投奔你当如何?”
穿过闹哄哄的工地往后,穿过矮墙门洞便是僧寮,仿如进入另一世界,诵经声传来,前殿的喧闹变得幽远。
果然,很快天子便下诏敕修瓦棺寺,敕造不仅省去了费用,而且对佛寺来说是巨大的荣耀。
“父亲,购田买宅之事不妨与叔爷他们商量,尽快派人前往。至于九叔爷一心想着去淮南,便由他去吧。”杨安玄道。
杨安玄关切地问道:“《维摩诘示疾图》可曾损毁?”
从救所能及到做吾所能,能帮着族人改变漂泊的命运对他而言何尝不是件快事,杨安玄的嘴角露出舒畅的笑容。
杨佺期问道:“你身边的那两个族人还未回去吗?”
袁涛二月份擢升为魏郡主事,深感赵牙的知遇之恩,竭尽心力想再写部大戏出来。可是像《梁祝》这样的故事哪是等闲得见,四处搜罗来的各地传说倒是不少,但都是村夫愚妇的鬼怪之说,难登大雅之堂。
杨安玄笑问道:“表兄可找到了好本子?”
慧静微微摇头道:“出家人不打诳语,老衲只是偶有所感,檀越只需护国佑民,心存慈悲,佛祖自然护佑。”
“多谢大师教诲。”杨安玄道:“弟子愿布施十万钱,求在佛前再点一盏长明灯,求佛光破障,平安喜乐。”
法严心中一颤,当初是他劝杨安玄点长明灯,结果惹来好大一场香火,连佛寺都化为灰灰烬,这要是再收下十万钱,指不定又生出什么事来。
慧静合十道:“佛灯长明,护佑善信,善哉善哉。”
——
ps:(1):古代的计数很乱,《通典》以百步为亩,汉又以二百四十步为亩,一顷有五十亩之说,做个统一设定,一顷地五十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