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树上猢狲(2/2)
徐浩又道:“二十四日瓦棺寺突起夜火,将堂塔烧毁,最奇怪的是住在后院僧寮的僧众居然全然不知,真是奇哉怪也。”
送走族人,杨安玄父子朝住处走去,杨佺期不快地道:“玄儿,你为何准许九叔带人离去,若被他拉走族军,为父凭何东山再起。”
跪在身后的杨安玄拉了拉父亲的衣襟,杨佺期醒悟过来,叩头谢恩。
“佺期,旨意既下,无可挽回,要早做安排。”杨明叹息道:“吾老矣,恐难再随佺期奔走,此次安定下来,老夫打算买处宅院终老了。”
想起那个雪中吹笛的身影,杨安玄怅然举杯,将酒饮尽。
嘲讽争执吵闹声响起,杨明和杨良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出无奈,杨家虽是名门大族,但多几次这样的风雨,怕是要树倒猢狲散了。
杨安玄心中恼火,道:“朝庭让父亲致仕养病,是为了安抚王家,旨意对父亲嘉许,可见天子对父亲仍寄厚望。如今北边战事纷乱,朝中缺少勇将,一旦有变,朝庭会立即征诏父亲。杨家以武立身,父亲手中若无族兵相帮,岂不是虎失爪牙。”
安玄已经不是棘阳城赈灾时要看自己脸色的少年郎了,杨佺期心情复杂地拍拍杨安玄的肩膀,举步朝住处走去。
杨佺期歉声道:“佺期无能,让叔父匿大年纪还四处奔走,小侄之过也。”
“九叔真会算计,这里里外外的好处都占了。”
“……关内侯、龙骧将军、堂邑太守杨佺期,系出名门,怀忠抱义,征战骁勇……赐钱十万,帛百匹,归养其伤,待伤愈再征诏入仕。”
杨佺期站住脚,看着身旁的儿子,月光从屋檐斜落在他身上,青衫上闪着银光,有如青松挺拔,英气蓬勃。
父亲离任,漓儿、湫儿肯定要随行,堂邑和京中的面馆没有主事之人,辣油可以多制些,发酵面却需每天准备。秘技由漓儿执掌,她随父亲离开后总不能从建康运发好的面过去吧。
杨佺期心中酸楚,自己致仕杨家便散了,养老的养老,离开的离开,树倒猢狲散。
杨才冲着杨佺期嘿嘿笑道:“佺期,此事安玄可能替你做主?”
“过两日愚便返京。”杨安玄应道,身为东宫官员,自己肯定有职司。再说,阴慧珍被选为太子侧妃,相识一场,出嫁之前自己要带湫儿与她话别。
“好”,杨才眉开眼笑起来,只要杨佺期开了口,他自信至少能拉走一半人。有百余族军傍身,到了杨广处应该能替鹏儿要个出身。
杨才冷笑道:“佺期未致仕这些人或许会帮些忙,如今这些人恐怕明哲保身,顾不上杨家了。”
“喔,何以见得?”杨明眼神发亮,道:“安玄你素来机智,说与众人听听。”
杨良点头道:“不错,杨广处已有二百族兵,这两百族兵应由佺期保留。现在四境不宁,佺期可趁此机训练一批新军。”
这话有如冷水浇头,杨才跳脚叫道:“凭什么,杨谦是杨氏族人,他已和老夫分家,老夫去淮南他会仍留在京中。”
杨佺期言不由衷地道:“愚征战半生,早想好好歇息段时日,把这些年征战生涯所得著书立说,也算是继承先人之志。呵呵。”
前来颁旨的是熟人,散骑侍郎徐浩。见杨佺期面带戚容,徐浩安慰道:“杨侯莫忧,听家父讲万岁对杨侯十分看重,杨侯歇上半年定然起复。”
杨安玄瞅了杨才一眼,这个叔爷一心只为自家打算,根本没有同舟共济之心,这样的人留在族中早晚会成为害群之马。
“还有尔师临湘侯、国子博士车胤,甚至还有会稽王”,杨良笑道:“安玄入京一年多,不仅自身成了六品东宫侍读,难得还结识了不少京中权贵,后生可畏,杨家后继有人啊。”
送徐浩回驿馆,父子两人回了后宅,大堂之中坐满了人,都是闻讯而来的族人。
看着盘中堆起的铜钱和叠放的锦帛,杨佺期心如浪翻,三十年来征战,落得如此收场。不甘、心酸、失落齐齐涌上心头,百般滋味交杂,神情变得恍惚。
看到不少人点头,杨安玄心生怒火,杨才这个脓头挤掉才好。
杨良、杨才都十分羡慕,不过杨明是杨安玄的亲叔爷,自家两人毕竟隔了一层,不好相争。
酒宴摆下,徐浩见杨佺期闷闷不乐,有意说些闲话,笑道:“那个污陷杨侯的刁锋被夺官,永不叙用。”
表面不动声色,杨安玄继续道:“其三便是,相比父亲在洛阳任河南太守,朝中没有任何臂助,如今已不相同。给事黄门侍郎阴友齐、中书侍郎徐邈,他们在关键时候都能向天子谏言。”
伸手托须,胡须依旧黝黑油亮,杨佺期眼中闪过精芒,想起父亲六十多岁仍率军在沙场杀敌,自己最少还能争战二十年,不说成为宰辅,至少也要做个刺史,墓志铭上才不让先人蒙羞。
杨安玄笑道:“人各有志,九叔爷想投奔太守无可厚非,族中有人想前去尽管同去。都是自家人,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来。”
杨明摇摇头,道:“愚随尔父过江以来,便随之四处征战,尔父逝后便跟在你身边。奔走大半生,也该歇歇了。”
不等她们开口,杨安玄抢先笑道:“娘、姨娘,你们莫怕,父亲此次定然能因祸得福,不用一年朝庭便会重新启复。”
看着灯光下杨安玄信心十足的笑脸,众人都松了口气。
董氏脸上泛起笑容道:“安玄既然这样说了,老爷定然无事。阿弥托佛,这几日奴担惊受怕,觉也睡不着。”
伸手摸了摸脸,董氏叹道:“再这样下去,奴的额上都要起皱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