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扬锋汉起 > 第一百零二章新戏上场

第一百零二章新戏上场(2/2)

目录

过年后杨育便年满十六,恰适定品之年,他满心憧憬着能像堂兄那样定为高品。

屋内袁氏、董氏带着两个女儿在守岁,杨漓和杨湫两人缩在角落,叽叽咕咕不知说些什么,不时爆出笑声。

太后发了话,司马曜笑应道:“母后仁德,梁祝有灵定然感念,护佑母后康健。”

司马道子又道:“袁涛功不可没,年后孤王会交待吏部将他提升一级,在你府中任个八品主事便是。告诉他,让他多写些好曲出来,只要母后喜欢,以后少不了他升官的机会。”

梁祝化蝶这场戏最为感人,司马道子早早地结束了朝议赶到含章殿,陪母后一起看戏。

杨安玄将桃符换上,又将“神荼”、“郁垒”二位神仙请上门户,站在门前看了看,心中忖道没有春联少了几分味道。

赵牙大喜拜谢。

“车公天下名士,你能得他为师,是你的福分。”杨佺期捋着胡须,满意地道。

哪曾会想过因《梁祝》一书一年两迁,弱冠之年便居八品官,比起上等门阀的子弟丝毫不差。

杨尚保想着等杨育定品之后,能否到京中就读太学,这样育儿跟安玄走得近,将来情感自然与旁人不同。

得知袁涛投了会稽王的缘法,来建康不过数月便能升至八品,杨佺期暗自叹息。

杨安玄猜透杨佺期的心思,笑道:“孩儿哪有心开什么面馆。不过漓儿、湫儿年岁渐大,孩儿想借面馆给她们添点嫁妆。面馆如果能开起来,还要族人打理,也算替族中谋条生计。”

杨安玄佯做苦笑道:“孩儿来堂邑之前,车师还布置了一大堆课业,让孩儿回去作答呢。”

杨湫从旁边跳过来,插话道:“爹爹,湫儿知道,除去成本一个月有万钱赢利。”

叫了桌酒席自斟自饮,袁涛兴奋得有些恍惚,很快便醉入梦乡。

哪像安深那小子,离了自己居然敢私下纳妾,还纳的是妓楼女子,要不是那妇人有了身孕,非要将那女子赶出家门不可,让杨家门楣蒙羞。

安深、安远为朝庭效力多年,才不过是八品,更不用说那些谋进无门的士人。

袁涛仅凭一本小说编成的戏曲,就轻松得了八品主事的官身,着实让人生叹。

既然谈到面馆,杨安玄索性趁机道:“孩儿准备年后在堂邑先开两家面馆试试,如果生意还好的话再到建康开上几家,然后是京口、江城等地。”

李太后拭拭眼泪,道:“老身捐钱十万,为梁祝两人建祠,万岁委个祠官,让他时时祭祀,好生看护才是。”

…………

得知自己轻飘飘升为魏郡八品主事,袁涛有如梦中,多少士人辛苦一生,求一个仕官途径。

杨佺期“呵呵”,他从袁氏和董氏的嘴中得知玄儿准备开面馆,请两个女儿监管,给一成红利。

年夜饭吃到戌时散去,杨佺期与杨安玄入内。

饮水思源,年前左右无事,索性前去堂邑看望姑父姑母拜拜年,与表弟多加紧联系。

于是,《梁祝》在会稽王的推荐下入宫演唱,赚足了宫人们的眼泪。

杨佺期举杯将酒饮尽,想到这段时日的郁闷,下定决心等年后找机会以病请辞,依玄儿所说以退为进。

除了阴中正相帮,安玄还有郗刺史相助,自己总不能厚着脸皮让安玄去给郗刺史求情吧。不过安玄答应向阴中正求人情,五六品还是有希望的。

而且此事的收益不限于九品祠官,通过此事会给豫州官吏袁家与会稽王有关连,对袁家会产生无形的好处,甚至今后定品袁家都能高定。

杨佺期的心情随着笑声轻松了些,笑道:“你们两个小丫头,今天怎么不玩七巧板?等会守岁不要像去年一样睡着了。”

袁涛举杯笑道:“侄儿敬姑父一杯,多谢姑父多年对袁家的照顾。”

得了嘉许,司马道子很是开心,回到府后对赵牙道:“赵卿此次改编《梁祝》得了母后欢心,不能不赏。来人,赐赵卿钱二十万、锦帛百匹。”

这几天吃着杨安玄派人送来的早点,也觉味道鲜美,不过世家子弟居然学商贩去做生意,让杨佺期有些不喜,若不是袁氏相劝,杨佺期早就想找杨安玄训斥了。

司马道子躬身应是。

大堂内外各摆一桌,相比内室的欢声笑语,外屋有些沉寂。

杨安玄示意杨漓上前跟父亲解说,杨湫不时地插上几句。

杨佺期开始还敷衍地听着,越听越惊奇,没想到漓儿还精通典计之术,莫不是董氏所教。

董氏看着侃侃而谈的女儿,心底满是骄傲,那个总是低头不语的女儿眉宇间满是自信,长大了。

充满感激地看了一眼微笑饮茶的杨安玄,董氏觉得自己应该写封信把发生的情况告诉安远,化解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才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