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扬锋汉起 > 第九十四章随缘施为

第九十四章随缘施为(2/2)

目录

觉空不敢惊扰,等慧静大师诵罢,才上前施礼道:“法严师叔送来张偈语请师傅看看,是那个写‘莫使惹尘埃’的杨檀越所写。”

慧能摇摇头道:“此事有益于佛门,是老衲多谢杨檀越厚爱才是。这两首偈语将和顾檀越的《维摩诘示疾图》一样,可成为瓦棺寺镇寺之宝。”

杨安玄见自己题偈语的地方围着数人观看,法严笑道:“杨檀越这首偈语,引得无数信众称赞抄录,皆称檀越大智慧。便连道场寺、皇泰寺的师兄弟们都特意前来观看。”

司马道子信奉佛教,时常请慧能大师入王府讲经。此次弘法大会司马道子曾到瓦棺寺,听慧能大师讲《大般涅槃经》,布施寺中五十万钱。

作为亲往燕境查探军情的当事人,杨安玄以为天子或朝臣们或许会想起他,向他探听燕代两国的虚实。这样他便能顺理成章地出现在天子面前,让针对他和杨家的人有所顾忌。

杨安玄有意借瓦棺寺扬名,此事正是求之不得,合十礼道:“多谢大师厚爱。”

能与两王相抗的是谢家,听阴敦提取,赏菊会上刁云出言挑拔,谢混认为他觊觎晋陵公主,恐怕谢家也对他心有不满。

他不想见杨安玄,是因为上次见时发现此子血煞之气。佛门主张不杀生,慧静不想多与杨安玄发生瓜葛,结下因果。

细细地将燕代两国的情形分析了一遍,杨安玄的结论与谯王司马尚之相同,别看燕国目前占据优势,但代国其实在诱敌深入,等待燕军生变之时。

想到杨安玄布施的两万香火钱,法严又道:“请杨檀越到客舍暂坐,贫僧派人前去问一声,看看师兄是否得便。”

瓦棺寺是京中名寺,每日前来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有人不远千里前来观摩顾恺子所画的《维摩诘示疾图》,若将这两首偈语刻在石壁之上,其影响不下于《维摩诘示疾图》。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自己乃至杨家在天子、会稽王、王谢家这样的顶级门阀眼中不过可有可无的小人物,在利益交换时多半属于可以牺牲的位置,唯有表现出自己和杨家的能力、价值,才会让针对的人有所顾忌,才会让天子不轻易舍弃杨家。

事情猜到了开头,却没料到询问的不是天子和朝臣,而是瓦棺寺的老僧。

慧能再读了一遍偈语,在心中与上首偈语比较了一番,道:“两首偈语各有高下,一为见心一个见性,尔等修行禀直本心,不可生出虚妄。”

法严面露难色,道:“师兄连日登坛说法,有些疲惫,吩咐不见外客了。”

杨安玄苦笑摇头,这位慧能大师倒是见缝插针,抓住机会便劝说自己出家,这可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慧静指了指放在身旁的偈语道:“杨檀越两首偈语,直指修行的本心本性,老衲想将这两偈语刻在石壁之上,供人揣摩思量。”

瓦棺寺占地很广,足有十余亩。后院是数个回字形的院落组成的僧舍,有门洞相通,与前面的热闹相比,显得洁净安静。

有这首偈语在,不能不见。慧能道:“你去请杨檀越来此相见吧。”

觉空合十应是。

门侧开着窗,窗下有案几,上面有盏油灯,还有几卷经书。屋中间摆放着数个蒲团,墙上挂了张佛像,慧静大师面对佛像背门而坐,轻声诵经。

“大师,慧静大师可有闲暇,杨某想拜见大师,请大师指点迷津。”杨安玄道出此来的主要目的。

“那位杨檀越还有客舍吗?”慧能沉吟片刻,问道。

只是想抱司马道子的粗腿,也不得其门而入。王府门前每天车马成行,都是等着会稽王召见的人,哪轮得到自己。

这场针对自己和杨家的风波起自两王,杨安玄知道与两王之间的仇怨难以化解,唯有找寻有力的臂助抗衡。

该说的话已说完,杨安玄起身告辞。法严亲送杨安玄出寺,回到慧静的住处,见师兄正在挥笔解谶,纸上的内容正是杨安玄所说,最后得出结论代国胜。

法严言语中透着得意,杨安玄的这首偈语让瓦棺寺在京中诸寺中风光了一把。

杨安玄来瓦棺寺求见慧能大师的目的,就是想寻机借助大师这块敲门砖,找机会接近会稽王。

杨安玄有些失落,便是无缘了。

慧静摇摇头道:“师弟着相了,解谶本是儿戏,何必放在心上。天子重视与否,与吾等修行何干?既然老僧问了杨檀越,杨檀越又给了答案,此事便到此为止。”

指了指那张解谶,慧静道:“你将这张解谶和天子送来的谶语一并派人送往会稽王府。”

法严点头应是,伸手取了解谶,又从案边取出黄帛所书的谶语,小心地捧在手中。

慧静看了看案上的偈语,轻叹道:“杨檀越的这两首偈诗刻壁之事你放在心上。这两首偈语让本寺与杨檀越深结因果,怕是将来因之多事矣。”

——

ps:注(1):东晋盛行丈六佛像的造立。《广弘明集》卷十五、《释迦方志》卷下记载,苻秦·道安于东晋·宁康三年(375),在襄阳檀溪寺铸造丈六无量寿佛像。《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法苑珠林》卷十三等,谓慧护于东晋·太元二年(377),在建业绍灵寺镕铸丈六金像。《法苑珠林》卷十三谓,沮渠蒙逊为母造立丈六石像。同书卷十五记载,江陵长沙寺僧亮造立丈六无量寿佛金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