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灵启纪 > 第八章 福济堂

第八章 福济堂(2/2)

目录

“哈哈,你小子可真行,这都知道!老夫我还真难不住你了!”张猎户道。

“张大叔抬举了,都是您多年的照顾和教导!您就是我的师父!”福来恭敬道。

“嗯...你小子呢也别客气了,师父就不必了,我也没教你什么,不过是些山野知识罢了,还是叫干爹吧,干爹听着顺畅!哈哈哈...”老猎户豪爽的笑道,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放在福来面前,看起来并没有书名。

“福来啊,这可是我家传的医书,里面记载着些医学理论和药性功用,你虽认得那些草药,却未必知道它们的性味和功用,更不用说如何应用了,老夫我一把年纪了,总得有个传人,偏偏这家里都是女儿...唉!”老猎户说着,忽然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福来,你诚实聪慧,为人光明磊落,有我年轻时的那个劲儿!你跟着我这么多年了,我也没什么好教你的了,这本书你就留在身边吧,以后可要好好研读,也像我一样给人治病,你也好有个正经事儿干。”张猎户一番肺腑之言听的康福来鼻子发酸,眼泪都快出来了。

“张大叔,承蒙您厚爱,打小母亲就告诉我要多向您多学习...这是您的家传之物,我毕竟是个外人,这恐怕...”福来有些推脱道。

“恐怕什么?!你小子说哪里话!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亲如义子,你就别见外了,拿着!”张猎户拿起书递在福来面前道。

福来微微低着头,双手接过这本发黄的书,随手翻开一看,是手抄的。他站起身向老猎户深深鞠了一躬,端起酒杯向老猎户敬酒道:“张大叔,谢谢您!我会好好学的!如果您不嫌弃,今天我就正式拜您为义父!”福来跪下,一脸诚恳道。

“义父?!不行...这可不行!我不能做你的义父!”张猎户一口拒绝道。

“这...”福来尴尬道,百思不得其解。

“傻小子!至于为什么不行,以后你就知道了。行啦!你快起来吧。这书也不是什么高深学问,但学会它也足以给人看病了!唯独伤寒,我是无能为力...哎!不然你母亲也不会...”张猎户说着,长叹一声。“我倒是希望你以后能悟出些名堂来,这样也不会每逢伤寒瘟疫就有人离开了...”

“我会认真学的!”福来翻着书坚定道,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饭好啦!”涴儿端着一锅烩菜笑眯眯的进屋道。

“对了,大婶呢?”福来问道。

“娘亲回娘家了,过几天才回来。”涴儿道。

“福来,快吃吧!”张猎户道。烩菜里有各种野菜山珍,涴儿也是一手好厨艺,三人边吃边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就这样,福来除了每日采药外,便利用闲暇时间刻苦学习医书,连集市上卖货的那些阿叔阿姨也常常夸他读起书来都忘了做生意。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福来已经将张猎户送给他的那本医书背的滚瓜烂熟。加上之前积累的药材知识和采药本领,在张猎户和姐姐福嫣的资助下,福来在城里开了间小医馆,名叫福济堂。

他常常感慨,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成了一名郎中,平日里就给街坊邻居看病开方,涴儿在一旁学着抓药,人多的时候张猎户也来帮帮忙。

凭着自己勤学苦练,康福来的医术与日俱增,治好了不少人的病,在这金水镇也小有名气。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常常拜访名师,学习医道医理,积累了不少经验,甚至连金水镇外的人也常常慕名而来,求他看病。

两年后的冬月,正值大寒节气,金水镇又闹起了伤寒瘟疫,镇子上的百姓又开始胆战心惊起来。

镇东头布料店的李裁缝碰巧在街口遇上赵农夫,道:“呦赵哥!好久不见,近来可好啊?”李裁缝道。

“好什么呀!这两天头疼的要命,发冷发热,快难受死了!”赵农夫道。

“你还别说!我妻子前两天也和你一个症状,后来吃了福济堂的康郎中几副药,这两天头倒是不疼了,就是一直发烧,胃口也不好...这烧了七八天了都。”李裁缝道。

“康郎中?我前几个月找他看过腹泻呢,吃了两副药就好了。”赵农夫道。

“是啊!你别说,这康郎中虽然年纪不大,医术倒是不赖。”李裁缝道。

“好吧,我这就去福济堂瞧病去!”赵农夫转身刚要走,被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挡住去路。

“敢问这位小哥,这福济堂怎么走啊?”那乞丐眼神迷离,面如枯槁,拄着根烂木杖问道。

“哦...福济堂啊,你是外乡来的吧,在镇西头呢,离这八九里路,顺着这条路一直向前,路口有两颗老枣树,树旁有一对石虎墩,接着向北走便是了。”赵农夫指着前面的路口道,又回过头打量着眼前的乞丐:弯腰驼背,看起来瘦弱而苍老。

“哦,这样啊...谢谢这位小哥了...哎,老夫我怕是记不住啊...咳咳...!”乞丐叹气咳嗽了几声,望着街角踌躇道。

赵农夫看他可怜巴巴,便道:“不如随我来吧,我正要去福济堂呢。”

“算啦,老夫腿脚不便,怕耽误了你的事儿啊,我自己慢慢走就是,小哥请便,多谢了!”乞丐拱手微笑道,坐在旁边的石坎儿上闭目休息。

过了一会儿,乞丐见农夫走远才起身去找医馆,一口气走了七八里,果然看到一对石虎墩,便继续向北而去。

十里路,即便是平常人走,快些也需半个多时辰。而他年老体衰,腿脚又不便,应该走不远就要休息才是,可这乞丐却却用了不到半个时辰便到了福济堂门口,大气也没喘一下,反倒气定神闲。

老乞丐站在门口往医馆望去,只见人满为患,门上匾额三个大字——福济堂,左右门柱上挂着一副对联:福临金水有仁术,济世安康无病来。

“呵呵...倒有些志气。”那乞丐捋捋胡子笑道,一瘸一拐的进了医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