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我大唐皇子,有个系统不过分吧 > 第78章 书画学院

第78章 书画学院(1/2)

目录

文学方面,李恪不用担心,人太多了,弘文馆还有十八学士呢。

李恪就准备去找欧阳询,他觉得这个绘画老师会给自己介绍几个牛人。

李恪很快就到了欧阳询的府上,见到欧阳询,说明了来意,欧阳询对李恪此举很赞成,他表示自己可以去学院教书,同时欧阳询还给李恪介绍了一个人,叫谢偃,是跟欧阳询一同仕隋的官员,李恪仔细一思量,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个人。

历史记载,谢偃,隋末唐初卫州卫县人,著名文学家。谢偃仕隋为散从正员郎。唐贞观初,应昭对策及第,任高陵主簿。

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李世民驾兴东都,谷、洛泛溢洛阳宫,昭求直谏之士。谢偃上书极言得失,深受太宗赏识,任为弘文馆直学士,后拜魏王府功曹。

谢偃尝作《尘赋》、《影赋》甚工。太宗闻而召见,先为序一篇,言“区宇乂安,功德茂盛”,授偃做赋,偃奉昭撰成《述圣赋》。帝悦,赐帛数十匹。时李百药工诗,而偃善赋,世称“李诗谢赋”。

贞观十七年(643年)出任湘潭令,卒于任上。旧唐书等史籍记载,谢偃有文集十卷,《英公故事》四卷,皆佚。与萧德言等撰《括地志》五百五十卷,为唐代地理名著,后散佚,今存辑本数卷。

《全唐文》第一百五十六卷收其文赋十二篇。《全唐诗》第三十八卷收其诗四首。《旧唐书?列传?文苑上》和《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其传。

除了谢偃之外,欧阳询还介绍另一个人,那就是王绩。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有了这两个人,李恪现在的底气足了不少。

李恪知道李泰府上手中也有不少有才之士,但李恪很清楚李泰的志向,所以现在不用去找他,等地学院建立的时候再去找他,自然他会带着人才一起来的。

有了谢偃和王绩,再加上欧阳询,阎立本,书画这一方面就没问题了。

李恪心里这才轻松了不少,他觉得各学院里有一两个成就高的人坐镇就行,最主要的还要看老师的水平和学员自己的努力。

李恪让严庆差人去查谢偃和王绩的住址,要是在长安,他就亲自去请。不在长安的话,他就通过欧阳询请他们到长安,毕竟两人跟欧阳询的关系都不错。

很快就得到了严庆汇报,两人都在长安,只是王绩住在城外。

李恪听完汇报,高兴不已,而就在这个时候,欧阳询差人告诉李恪,谢偃他可以替李恪去请,他跟谢偃关系不错,谢偃肯定会答应李恪的,至于王绩,欧阳询不敢肯定。

李恪见欧阳询替自己去请谢偃,心里高兴不已,自己则是出了长安城,去请住长安城外的王绩。

王绩,李恪在想到《酒经》之后,对王绩的生平突然一下子熟悉了起来,他记得王绩除了喝酒,就读书,他把《周易》、《老子》、《庄子》等书放在床头阅读,其他的书很少看。

他曾游历过北山东皋,自称是“东皋子”,他骑着牛四处游荡,遇有酒店,就逗留数天。高祖武德初,他待诏门下省。

当地的官吏,每天给他三升酒喝。有人问他:待诏有什么乐趣呢?他说:有好酒可以作伴啊!侍中陈叔达知道了,就每天给他一斗酒喝,时人都称他为斗酒学士。

所以,李恪出发之前让严庆带了两坛酿酒作坊酿的蒸馏酒。他觉得请王绩,就必须用酒当诱饵。

历史记载,贞观初(公元627年),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自求任太乐丞。后因焦氏夫妇相继去世,无人供应好酒,于是弃官还乡。

可见只要有酒,只要能供给足够的酒,王绩是可以到自己的学院教书的!

出了城的李恪,来到王绩所住的小村,他并没有亲自去王绩家。而是村口的一处凉亭里斟酒开始慢慢地细饮。

他认为王绩既然爱酒,听到村外有人在喝酒,他就肯定会过来看看。

果然,李恪喝了几小杯酒后,这还是李恪不敢喝,害怕喝多了,过来一会儿就发现从过来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人,中年人相貌英俊,淡淡的书卷气质使得超然脱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