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都市 > 民国重案六组 > 第44章 潜心专研的厨子

第44章 潜心专研的厨子(2/2)

目录

李玉脸上稍稍有了些表情,眉头微皱起来:“我不这么说,你们会抓了我哥。”

“你的意思是,李石让你撒谎的?”我继续问。

“这不是说谎。”李玉话音刚落,角落里便闪了下。受到惊吓得李玉连忙扭过头,喊了句:“妖妇,别摄我魂。”

“这只是照相,别紧张。”我安慰道。

“照相就是勾魂,能勾走人魂魄。”李玉头依旧扭到一旁,显得有些紧张。

“那个……记者同志,能在重拍一张不?”吴勇举手示意,然后说:“刚才那张我好像抠鼻子了。”

“我们会拍很多张,然后从中选取一两张正常的发布出来。”梁悠悠礼貌地笑了下解释道:“所以放心好了。”

“听说你很会做菜。”一直没说话得周函昀开口道:“我也一直在学做菜,不过怎么做也不好吃。有什么诀窍没?”

“做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火候、配料、时间、手法、刀功,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一道菜的口感,同样的烹饪手法,刀功不行,火候不到,味道就差很多。”周函昀得话题倒是引起了李玉兴致,他说道:“食料产地、新鲜程度,品种,成熟度,或者饲养年份,都是大学问。我师父是这样说的。”

“看来做菜并不如看上去那么简单。”周函昀淡淡一笑,低头沉默了下,似乎是在想接下来问什么。再次抬头时,她深吸口气,看向李玉询问:“听说每个厨师都会有一首最拿手的好菜,那你最拿手的是什么菜?”

“东坡肉。”李玉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道菜虽然名气大,但各地做法都很普通,肉块大小不均,肥瘦不均,白煮加盐,吃着太腻。我师父曾说他幼年时,吃过一道正宗的东坡肉,肉质鲜美入口即化,他形容得是肉块方正,块垒分明,每一块都切得恰到好处,每一块都是五花三层,每一块都闪着红光。软糯、弹牙,飘着浓郁香味儿。”

“我也吃过这道菜,确实吃着太腻人。”我也插话说道:“这道菜有名,是因为做这道菜得人有名。当年苏东坡流放黄州,俸禄断绝,因为缺钱,买不起杨若,只能买来猪肉亲自下厨。还有一首短歌……”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李玉背出了这首短歌,脸上颇为陶醉地说:“我师父说,这短歌意思是把锅洗干净,少添水,猪肉放里面,小火慢炖,别急着起锅,等火候到了,肉自然美味。这是东坡肉最初做法,简单粗暴,煮的可能根本不是半肥半瘦的五花肉,也没加任何佐料。”

“每个大厨,都会因一道菜而得名,所以他们通常会选取一道,有极大改良空间的菜,刻苦钻研,快则数日,慢则数年。”周函昀声音柔和地说:“想必你为了这道东坡肉,也花了不少时日吧?”

角落照相机闪光灯,再次闪了下,不过似乎李玉对这话题着迷,并未有任何察觉。他颇为兴奋地说:“这道菜,我师父研究了半辈子,却徒有其表,味道始终不佳。传于我后,他希望我能继承他衣钵,继续研究这道东坡肉。师父跟我说,一旦研制成功,别看只是一道菜,也足矣让我流传千古。师父寿终后,把那套刀具传给了我,而我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潜心专研这道菜。”

肉本身并不便宜,普通人家舍不得买,一年能够吃上一顿便是好的。若是专研,肯定需要很多肉来支撑,这对于家境本不富裕的李石兄弟俩来说,定是一笔无法支付的巨大开销。我这样想着看了周函昀一眼。

我是觉得这件事由她来问,李玉很可能更愿意沟通。周函昀似乎明白了我传递的意思,抿了抿嘴说:“东坡肉固然以肉为主,可肉价并不便宜。你是怎么克服的呢?”

“哥,他很支持我。当年他也跟着师父一起学,可资质差,也没什么耐性,学到一半就放弃了。但他嘱咐我要认真学,说只要我学成了这门手艺,日后他想学了,让我在教他就行了。后来我理解哥为什么没坚持下去,他不是因为不想学放弃,而是不得不放弃,因为那时一家开销都需要他,我跟师父,也由他养着。白天干了一天活儿,晚上自然疲惫不堪,也就没什么精力学了。”李玉话明显多了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