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被打男子(2/2)
“这我知道,奉锣一响‘仓朗朗’。”吴勇顺嘴说了句。
吴勇口中所说得奉锣,就出自这条胡同里。据说以前京剧舞台上最长使用的是苏锣,后来研制出了声音更为清脆、调门高亢的奉锣。由于奉锣形小体轻,调门高,使文武戏在锣的音调上开始有了明显区别。
之所以叫奉锣,大概原因跟我名字由来差不多。
这些都是我从说书先生那里听来的,有时茶馆里得说书先生,在正式开始说书之前为了让客人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会先跟客人聊上几句,说些客人感兴趣的话题。
“勇哥,你骑摩托去南面,由南向北排查。我从北向南,在胡同中段碰头。”我研究了下纸条说:“要是问出画中女孩,就直接过来找我。对了,顺便打听打听附近有没有年龄相仿的失踪女子。也不能太依赖这画像。”
“是吧,我就说,一个烂成那样的头颅,董莉就能画出本来面目?感觉不靠谱”吴勇说着抬腿骑上摩托车:“那我就先过去了,一会儿见。”说完,吴勇揣着摩托车朝远处开去。
铜行胡同人很多,吴勇只能从别的胡同绕过去。他离开后,我深吸几口气让自己打起精神,然后走进去。
把头一家叫“永兴铜器行”。通常来说这种店铺后面便是老板居住的院子,给铜器行打工得伙计,平时也会顺带帮老板家里干些杂活。走进去后,便有一名店管家赢了上来,点头哈腰地说:“长官大驾光临,要买些什么?”
“寻人。”我说着先拿出画像,递给管家:“这上面得女孩,见过没?”
管家接过端详半天,又还给我,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们这儿没这人。”
“那你们院里的丫鬟,有没有这几天出去就始终没回来的?”我收起画像继续问。
“没有。”店管家十分肯定地说:“要是有人走了没回来,特别是丫鬟,那可是花钱买来的,主家怎么可能不派人去找。”
管家说得有道理,我便没在继续问下去,转身离开。紧接着连续问了数家,得到的答案都类似,都说没听说主家有人失踪,也没听说附近有谁家丢了丫鬟。
仅用了一个时辰,我便跟吴勇汇合了,他也有些无精打采,声称情况跟我这边差不多。难道是之前推测地方向错了?我紧皱起眉头,又试着重新理清思路,正这时不远处突然传来了吵闹声。
寻声看去,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我们走过去,围观者把周围围得水泄不通,看不见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吴勇提了口气,大喊道:“警察办案,让开让开。”
围观者纷纷回头,紧接着让出了一条路。这是我才看清,有两名精壮男子,手里拿着棍子。两人前面,有位男人坐在地上,看年龄应该有五十多,六十岁了。一只手捂着被打伤的额头,一只手抬起,伸出手指指着两名精壮男子大喊:“我来见我女儿,你们凭什么不让我见?”
听见男人是来找女儿的,我便几步走上前。还没等我说话,男人便爬过来拽住我腿,又哭又喊地说:“长官,您可得为我做主啊。他们不能这么横行霸道。”